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研一学生自曝胡编教材值得反思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2-27 09:13:32

  “我再也不看那些高校编的教材了!”读研尚未满一年,却已经参与了导师的两套教材编写的某重点文科大学研究生陈益说。这是他交上书稿后最想喊出的话。:国内某重点高校研一学生近日自曝部分高校编撰的"专业教材"系导师强迫刚刚入学、专业知识匮乏的研究生参与完成。据悉,这些"专业教材"的编撰过程为上网搜索、参考书抄袭等。(2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华南虎照片至今没有结论,“刘羚羊”是假的。近来,造假的新闻频频曝光。学术腐败的事更是屡见不鲜。纯洁学术成了公众的共同心声。研一学生参与专业教材编写,教材涉嫌抄袭的新闻浮出水面,再次把学术道德的问题摆上桌面,无疑值得关注与反思。看多了网络搜索、抄袭参考书的新闻,以后谁还会相信大学教材与高等教育的含金量呢?

  近年来,高校扩招是不争的事实,据报道,不少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超过本科生。研究生的数量是上去了,但是师资队伍建设并没有同步跟进,一名导师带10多名或更多的研究生,研究生与导师长期不见面,导师把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的情况比较普遍。高校学术腐败的事层出不穷。学生代替教师从网上搜索资料,抄袭其他参考书,编写专业教材。也难怪52.9%的人感叹现在读研究生不值(中国青年报调查数据)。

  近年来国内教授、学者学术造假的事情基本没有消停过。清华大学医学院原副院长刘辉在申请清华大学职位以及在个人网页中提供的个人履历、学术成果材料存在严重不实。上海交大教授、博导、微电子学院原院长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杰曾在申报博士点、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屡次将将他人成果纳入自己名下,武汉大学教授艾勇和中国民航大学教授张连顺因抄袭他人论文成果受到通报批评,并被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资格3年,相关科研项目撤销,张连顺还被要求在《物理快报》上发表声明道歉……

  而且,当前的高校科研生态并不健康,高校行政化、学术权力化倾向比较突出。不客气地讲,某些高校领导阶层本身就存在学术道德问题,面对学术造假、抄袭剽窃事件,一来底气不足,二来担心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打击学术腐败尚停留在剪矢医伤、壁虎断尾的水平。

  据媒体报道,除了复旦大学面向全校师生公开通报学术违规情况,这样的自曝家丑案例以外,好多院校、科研机构对学术违规的处理态度并不坚决,甚至是姑息迁就。

  高校、科研机构担负着传承文化、弘扬正义的职责。如果为人师表者学术道德失守,让学生去胡编教材,不仅有辱学术尊严,还会误导学生、搞坏学术风气。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学问外,更有义务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做学问的道德。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如果教师自身学术不端,即使道貌岸然给学生讲学术道德,也是徒劳。所以,我认为,对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教授们的学术道德约束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对学术腐败决不能下不为例、慈悲为怀,只有对学术腐败行为刮骨疗伤、正本清源,才能彻底铲除学术造假的现实土壤。

  现在,既然有学生大胆站出来自曝编写教材涉嫌抄袭的内幕,有关部门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介入调查,在保护学生利益的前提下,揭开某重点文科大学导师的神秘面纱,并把其学术违规行为的调查处理意见公之于众。只有更多高校与科研院所行动起来,对那些学术不端的教授学者们,来一场正本清源的革命,对导师让学生无偿做课题项目与教学以外的工作,诱导学生学术造假,如何问责,应该做出周到的制度安排,惟有监管到位,问责动了真格,才能留住滑坡的学术道德与大学精神。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