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保姆荒,我们寄希望于一个有序、规范、职业化的保姆市场,让保姆岗位有更多的人愿意干,让城里人的生活更方便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期间,保姆回家了,不少家庭愁坏了。
朋友小汤家就乱了“阵脚”:保姆不辞而别,刚满1岁的孩子没人带了,小汤和爱人只能轮流请假看孩子,一边四处找临时保姆,一边央求亲戚来救急,累得两人精疲力竭。
如今保姆荒成了大城市的节日阵痛,并愈演愈烈。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缺保姆2至3万人,广州保姆缺口达到7万,深圳保姆缺口达12万。虽然各地工资加倍,又是紧急招工,但依然应者寥寥。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保姆行业的从业人员正在萎缩。
一边是保姆荒,这么多岗位虚位以待;一边是就业难,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无门。为啥?
是城里人对保姆太挑剔?城里人抱怨:现在保姆难找,好保姆更难找,生活不卫生,干活不专业,“谱”还挺大,一到过节,想走就走。
是农村人眼光高,瞧不上这个职业?农村人抱怨:干保姆低人一等,干活时间长,工资低、没保障,还经常受刁难、挨责骂。何况,过节了,雇主能休假,凭啥我们就不能回家过年?
保姆市场供需对接不上,有双方期望值“错位”的因素。保姆也是一个独立的劳动力,和所有劳动者一样,希望工资有稳定的增长,希望拥有各种应有的保障。如果雇主还停留在老观念,总觉得“保姆就是干点家务活儿”,没必要支付太高的工资,也没必要给予假期、社会保险等保障,雇主和保姆难免会“错位”。
保姆市场供需对接不上,市场不规范也是一个原因。目前的保姆市场上中介公司不少,一张桌子一部电话,除了收钱、牵线,别的什么事都不管。这样的低门槛、低成本,必然造成市场无序,保姆和雇主双方正当权益难以保障。
保姆荒是难题,更是机遇。应对保姆荒,不能延续“救急”的老路,重要的是要有治本之策。我们寄希望于一个有序、规范、职业化的保姆市场。
首先要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通过政府规划和市场机制,培育一批信誉好的家政服务企业,发挥“领头羊”作用,引导、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建立统一培训机制,制定各级别保姆工资标准。市场规范了,“无形的手”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出服务的优质优价。
另外要加强保姆职业化管理。一方面,雇主与家政公司签订合同,避免了与分散的保姆打交道,公司行为与个人行为相比,更科学合理,比如保姆请假时,公司可协调调派人员顶岗,雇主的利益有了保障。再一方面,让保姆成为公司员工,有公司做后盾,保姆的利益有保障。
还要给保姆以公平的人力资源价格,让保姆岗位有更多的人愿意干,有吸引力。
希望保姆荒问题能从根子上解决,不仅让更多城里人的生活方便,也让这条农民的增收渠道更加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