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尔借助“Eye-Borg”作画的工作步骤。 |
 |
尼尔的画作 |
东北网双鸭山2月25日电 现年25岁的西班牙小伙尼尔·哈比森自2003年移居英国后,便开始学习绘画。由于患有先天性全色盲症,他的作品一开始只有黑白两色。2004年,一位数字多媒体专家为尼尔发明了一种名为“Eye-Borg”的神奇机器,它能将眼前的颜色转变成频率不同的声波,并最终通过高低不同的声音表现出来。尼尔戴上它之后,便能够分辨360种色彩,从此他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今年4月,尼尔将在伦敦首次举办个人画展。
色盲小伙天生爱绘画
据报道,3岁的时候,尼尔被检查出只能分辨黑白两种颜色,患有每3.3万人中才会出现1例的“先天性全色盲症”。小尼尔在与人交谈时常常不知所措。首先,他分不清自然课上老师说的地球仪的颜色,因为他看到的只是一个难看的圆球。其次,在学校吃早餐时,他总是把果酱和番茄酱弄混,或者把橙汁和苹果汁搞错。
然而,先天色盲的尼尔却偏偏喜欢画画。由于对物品的形状特别注意,他的素描画得好极了,经常得到美术老师的表扬。可是,尼尔常被同学嘲笑,因为他没有办法上色。
“电子眼”将色彩变成声波
2003年,时年20岁的尼尔来到英国南部的德文郡达汀顿艺术学院学习美术。由于色盲症,他的画布上只有黑色和白色,老师因此觉得他没有发展潜力。2004年,时年23岁的控制论和数字多媒体专家亚当·蒙塔丹来到该校做讲座时,了解到尼尔的困难,于是萌生帮助后者的念头。
经过苦心研究,蒙塔丹设计出一种名叫“Eye-Borg”的神奇机器。原来,根据七色光与音符相对应的原理,该机器可将不同的颜色转换成与之对应的声波,让尼尔“听出”色彩。其工作步骤是:第一,通过安装在头部的一部数码相机“阅读”色彩;第二,借助绘画者背包内的笔记本电脑对数码相机传送来的色彩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将其转化成相应的声波频率;第三,位于绘画者耳部的耳机发出声音;第四,绘画者根据听到的声音确定自己所看到的是何种色彩。
“听出”女友头发是褐色
当尼尔第一次戴上这个装置的时候,兴奋激动得双手颤抖起来。根据蒙塔丹教授的方式,尼尔轻松地掌握了分辨色彩的方法:尖锐的声音代表浅色,而深沉的声音则代表了深色。尼尔在尝试了好几次后,指着女友珍妮说:“你的头发是褐色的。”珍妮兴奋极了,流着眼泪和尼尔拥抱在一起。从此,尼尔仿佛变了个人。朋友们惊讶地看到他穿着明亮的橘黄色套头外衣,牛仔裤下方露出红色的袜子。他说:“我现在可以自己买色彩鲜艳的衣服,我喜欢它们发出的声音!”
尼尔将每根颜料管的表面都涂上该颜色的样本以及名称,这样他就可以通过耳机中传来的声音确认所选择的颜色。他最喜欢的色彩是红色,因为代表红色的声音非常粗犷。由于对这个神奇机器着了魔,尼尔除了睡觉,成天都会戴着它。
绘画犹如“在画布上作曲”
尼尔在少年时便练习钢琴,正是后一点使他练就一副敏感的耳朵。尼尔森形象地描述了他“听”色彩的过程:“(那些色彩)就好像钢琴琴弦所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而我绘画的过程就好像在画布上作曲。”
事实上,“Eye-Borg”从不会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因为它只会“阅读”位于尼尔头部正前方的近距离物体的颜色。正因为如此,他分不清远处交通红绿灯的颜色,所以从不敢开车。
带着调色板“听”遍欧洲
据悉,“Eye-Borg”一开始仅能“听出”6种色彩,经过改进,现在它已经可以分辨出360种色彩。迄今为止,尼尔带着五颜六色的调色板,走遍欧洲各国。而每到一个城市,他都会用两种颜色标注该地。比如,摩纳哥城,就以蔚蓝色和橙红色代表;安道尔市就以深绿色和紫红色代表。
链接
在黑白世界
邂逅“天使”女友
2004年的一天,尼尔在一家咖啡馆休息时,眼前走来一位美丽的女孩。当时她穿着天使般白色的裙子,那上面有一块非常别致的花纹,就像一片优美下坠的树叶。尼尔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女孩,于是冲动地表示:“我可以认识一下你吗?我是说你看起来就像一位天使,特别是你裙子上的这片树叶,简直美极了。”尼尔的话音刚落,咖啡馆里传来一阵爆笑。尼尔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女孩十分窘迫地说:“请不要取笑我!”原来,这位女孩名叫珍妮,是位音乐人。她在喝咖啡时,一不小心把咖啡洒到了身上,那片所谓的“树叶”其实竟是一块污渍。阴差阳错的是,珍妮从此与尼尔坠入了爱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