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2月21日电 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2008年,双鸭山市将借着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的春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招商上项目为牵动,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精心打好“五张牌”,合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
回望过去,也许数字是最枯燥乏味的,但同时又是最具说服力的。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人均GDP预计达到13525元,比上年增加2250元,全市经济连续五年快速持续增长;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5%;财政总收入实现2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100.25亿元,增长20.2%;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6.6亿美元,增长164%。据了解,去年我市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税增幅居全省前列,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居第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十城市(除黑河、绥化、大兴安岭)第2位。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在自己脚下。市委书记王晓明说,“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面临各地竞相发展、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我们要在正确分析自己劣势的同时,更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千方百计变劣势为优势。”因此,全市上下要拧成一股绳,奋力拉起发展的风帆。
“思想更加解放、发展更加科学、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更加和谐、群众更加满意”是今年的奋斗目标。瞄准目标,全市上下统一行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生态平安和谐双鸭山为努力方向,以招商上项目为总牵动力,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精心打好“经济牌”、“生态牌”、“民生牌”、“文化牌”、“干部牌”,努力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和跨越发展。
打好“经济牌”。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刚刚通过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再次吹响了发展的号角。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更是机遇。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凭借动力抓住机遇,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东部煤电化重要基地、钢铁冶金机械加工园区、安全优质农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强力推进招商上项目,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统筹发展。
发展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打开山门,引进“外”资,借船出海。2008年,我市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上,切入点放在招商引资上项目,坚持引进外资与激活内资并举,大上快上符合科学发展观、国家产业政策和拉动跨越发展的项目,坚决不上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缓上论证不充分、条件不成熟的项目,加快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战略投资者,加快建设一批立市立县立区的大项目。
在谋全年的同时抓当前。从这一刻开始,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推进建龙无缝钢管、亚泰煤业、中铁焦电、长林生猪屠宰加工、天兴大豆深加工、三江农资批发市场等重点建设项目,确保年内竣工投产和投入使用;重点推进宝清鲁能煤电化一期、建龙无缝钢管二期、建龙白钨等重点项目,确保年内开工建设;扎实推进集贤煤化工、大唐二期、双电四期、国电龙兴煤电合作、俄罗斯进口铁精粉、煤制甲醇、东荣四矿、大顶子山风力发电等重点战略储备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年内有实质进展。同时,立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优势品牌为突破口,深入实施产业延伸、产业集聚、产业多元战略,推进双锅、东方、新时代等重点骨干企业扩产扩建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素质与核心竞争力,全年实现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力争早日实现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梯队的目标。
打好“生态牌”。双鸭山市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的巨大潜能转化为发展的后发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在发展中致力于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生态双鸭山,今年我市将围绕这个主题,继续加快生态恢复和保护总体规划、各单项规划的制定,全面启动安邦河市中心区段保护治理、森林带、生态无人区、污水处理和山体恢复试点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加大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年内要完成植树造林5.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7万亩。
节能减排是建设生态双鸭山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双鸭山市要在企业节能改造、污染治理上做文章,通过协调、监督、问责,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落实、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以区域生态建设高层联席会议、对口部门协调会议以及区域联合执法、综合评估等为重点的区域联动机制,实现地方与中省直单位生态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确保生态双鸭山建设扎实稳步推进。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以及知识竞赛、专题培训、专场演出、生态文化创作等形式,强化宣传、普及知识,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把双鸭山打造成生态文明、适宜人居的山水生态城市。
打好“文化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为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今年市委、市政府将按照“打基础、增活力,育人才、创精品,建产业、出效益”的要求,在大力发展培育特色文化和群众文化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企业、校园、乡村、社区和机关文化建设,扩大群众文化的覆盖面;突出抓好先民文化、抗敌救国文化、煤城文化、北大荒文化和知青文化等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专业人才在文化精品创作、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挖掘和开发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项目,打造具有双鸭山特色的文化品牌,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推进“自强、团结、创新、争先”双鸭山精神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成为群众推进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打好“民生牌”。 2008年,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竭尽全力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就业平台建设和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制度,多渠道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坚持以创业带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建立就业创业基金,扩大小额贷款面,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今年新增就业人数要达到2万人;进一步完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和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要分别达到7.3万人和26.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同时,要切实解决好涉及民生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供水、供电、供热、供煤气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群体医疗、上学、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提升发展成果惠及率和群众满意度,建设和谐城市。
打好“干部牌”。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发展选好干部、培养接续干部,市委坚持在发展中发现干部、在发展中锻炼干部、在发展中考察干部,用好的作风选人、识人、用人,看党性、看发展、看才识、看干劲、看长远,努力把那些能够推进又好又快和跨越发展、能够推进本地区和本部门工作提档升级、群众认可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发挥他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创建发展型领导班子,培养发展型人才,努力为双鸭山跨越发展和长远发展选好干部、培养接续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走过重要而不同寻常的2007年,我们又站在了崭新的起点上。今年,只要我们坚持打好“五张牌”,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