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2天的上涨格局中,昨天市场又一次上演了大跌局面,使得整个市场格局仍然处于扑朔迷离的震荡行情中。不过,部分基金公司表示,目前市场调整已经进入观望期,并有望反弹。
泰达荷银首席策略分析师尹哲表示,目前市场调整已经基本到位,这是因为宏观经济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及国内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现象逐步显现;监管层又重新开闸股票型基金,政策明显转向正面;估值方面,相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水平和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来看,估值的压力不大。
尹哲认为,市场调整到位后将进入观望期:从1月份看,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创11年以来新高,该项数据的偏高属于意料之中,但是由于防止通货膨胀和国外经济增长趋缓的双重原因,国内宏观调控和A股市场都将进入一个以求稳为目的的相机抉择,但无明确方向的观望时期。
可以看到,CPI数据的高企是预料之中的,由进出口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年初翘首运行趋势是CPI数据高企的原因之一,再加上春节期间的雪灾因素的叠加,于是就导致了CPI创下11年的新高纪录。
更值得关注的是,2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同比上涨6.1%,创下3年来新高的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这意味着成本推动性通胀压力正在趋大,导致通胀形势比以前更加复杂。
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则表示,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看,市场有望进入反弹期。首先,从基本面上来看,上周利空利好交替出现,首先利空是在春节长假期间外围股市下跌,使得A股有补跌的欲望;央行周四发行1950亿央票,创下近一年以来单次央票发行的最高纪录,反映央行的紧缩力度仍在加大。
此外,2、3月份迎来大小非解禁的高峰,两个月合计解禁规模接近8000亿元。利好方面,停滞半年之久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重获发行,浦银安盛价值成长基金和中银策略基金发行已获监管部门批准,加上节前获准发行的南方基金和建信基金旗下的两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为近来寒意浓浓的市场带来一丝春天的暖意。
工银瑞信认为,虽然目前国际市场下跌幅度趋窄,国内政策因素逐渐转暖,不过仍要继续关注几个风险因素:首先,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即便美国政府不断出利好政策以缓解经济的放缓,但最终的效果仍有待观察;其次,国内通胀能否得到有效抑制;再次,受灾害影响的企业业绩将在一季度末才能确定;最后,投资者信心何时能使目前严峻的资金供求关系产生变化。在这诸多疑问之后,工银瑞信基金认为,市场在政策明朗之前难以出现真正的反转,阶段性反弹短期有望出现,不过随后继续震荡探底的可能性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