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父亲就业时代"是全社会的"五味瓶"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2-21 09:12:06

  2月18日《中国青年报》一篇《父亲就业时代到来了?》的文章认为,家庭背景不同,导致子女找工作冷暖不均。父母社会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子女就业服务的能力越强。一位青少年研究专家指出,父亲的能力决定了孩子的工作,现在不是孩子找工作,更多的是父亲在找工作,“父亲就业时代”到来了。

  我国数13亿计的宏观人口形势和经济发展水平,注定了就业压力大将是短时间内难以根本解决的社会问题。但就业是至关重要的民生问题,所以以机会均等为主要特征的就业公平则尤显重要。就业公平问题解决得好,可以为宏观就业形势减压,反之则为就业压力雪上加霜,膨胀就业引起的社会压力。“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经让多少人壮志满怀;“父亲就业时代”的到来,则让这句话反祖为“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在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1.29%。中国社科院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我们搞了这么多点的市场经济,居然还有一半左右的人通过“爸爸”求职,“父亲就业时代”的现实语境不啻是全社会的“五味瓶”。

  “一些事没人干,一些人没事干”,多数人都在追逐着相对理想的职位中翘首以盼。这种追逐与期盼,很大程度上可以还原为对就业公平的渴求。一方面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职位待遇差异巨大,体制内的职位多安逸稳定,享有各种社会保障、住房公积金以及其他奖金与福利,而体制外的同样职位在待遇上却有天壤之别;另一方面同一体制内的职位又有优劣之分。这些在能力面前必然存在的差别,却让“父亲们”搞得黑白颠倒,也自然导致了“子女们”的心理失衡,进一步扩展为社会的心理失衡,加剧了全社会的价值观失衡。

  我们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人口问题,却可以在短期内使就业更加公平。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以及其他就业法规,虽然在保障劳动者就业权方面作出了更为细致的规定,但在任何保障就业公平特别是如何消除不公平方面,还缺乏刚性的操作要领。虽然“父亲就业时代”这只“五味瓶”里是无奈的苦楚,但我们一方面应当充分认识到,“父亲就业时代”背后隐藏的是就业腐败和用人腐败;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的市场化机制缓慢滞后,致使人力资源市场不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平环境;从人的平等权来说,就业公平源自宪法赋予的平等权,更涉及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等根本人权,对于国家而言,就业公平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社会效率。基于此,我们必须用就业公平去消解全社会“无奈的苦楚”。

作者: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