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情感美文 正文
天涯怀故园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2-21 08:43:09

  长年漂泊在外,似乎都已淡忘了“家”的概念。然而每至日落时分,心头总会无缘由地荡漾开来一阵阵的迷惘,间杂着缕缕失落的感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看着行色匆匆的路人,不慌不忙的收摊人踩着娇艳的晚霞赶回家,自己也盼着归家,可是却不停地徘徊,我该回哪?似乎永远都是“在路上”。望着遥远天际那火红的落日,无奈的失意人只能徐徐吟哦“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也许这种感觉就是乡愁,这份牵挂就是游子思家吧!

  家是什么?无数次问自己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一次次的回答,而又一次次地自我推翻,然后在回忆的假设场景中自得其乐。

  家是那间久经风雨却依然巍然树立在远处的老房子吧。它蓬头垢面却又威严十足,缄默无语却又蓄满温馨。烈日炎炎之日它为我们驱除灼热;寒风萧萧之时它为我们抵挡侵袭;细雨绵绵之季它为我们增添一份感怀,白雪纷纷之夜它为我们营造一份遐想。无论我们走得多远,它总是无怨无悔地在守候着某日的归来。

  家还是那傍晚的袅袅炊烟。它悠闲地云游在村落恬淡的氛围中,总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饭锅上飘香的轻雾,还有那暖暖的旋舞得正欢畅的灶堂焰火,这份暖意一直流淌到心窝,甚至自己都未察觉,它只是在潜意识中合情合理地“应该”产生。

  也许,家又是落日下母亲略带嗔怪而又有几分焦虑还参杂几许疼爱的呼喊——又野到哪儿去了,快回来吃晚饭。儿时总缺少时间概念,只要好玩,就非得尽兴,每每将时间玩得“超标”,然后桀骜不驯地任凭母亲在别处心急火燎地寻找。最后当母亲的呼喊声在空旷的田野或是林间一阵阵放肆地飘荡时,才极不情愿地回去,似乎吃饭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完成妈妈的任务。当然,回去之后总免不了受母亲一阵絮絮叨叨,虽是以责备的口吻表示出来,但内部却全是关爱,应该,这就是母亲的“口是心非”吧!

  甚或,家是冬日里全家围着火炉取暖的生活片断。清闲之时,家里大人们聚在一起商讨着来年的耕种大事,或是仅仅是闲聊而已,小孩子呆在一旁吃着东西,欣赏焰火的婀娜多姿,调皮点的还会在火盆里拨弄着两个心爱的红薯,人人脸上被映的通红,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享受!

  其实,家还是父亲那瞪圆了的一双怒眼。每次犯下一些小小的生活常识错误,母亲都只是似怒含笑地责备几句就“收工”了,但父亲却很慎重地把它们当作一些上得了“家庭会议排行榜”的大事来处理,毫不客气地瞪圆双眼训话。此时如果不识趣,不会“察言观色”,还继续在父亲面前撒娇发嗲,简直是自讨苦吃。只能低眉垂手,老老实实地“听课”。等到了长大离开家之后,才发现原来的苦早已在时间的磨合下成为了回忆的美。

  想来,家还应该是每日餐桌上父亲那杯自酌自饮的小酒。虽然生活不尽如人意,但父亲却能在酒中获取人生的享受,用辣的滋味来驱除苦而怡然自得!当许多麻烦都在那杯小酒中解决后,我们终于明白了父爱如山的深刻道理,它沉稳安全得让我们感受不到曾经家外刮过狂风下过暴雨。

  家是冬日里的一件贴心小棉袄,暖人心窝。既不会骄阳普照时可有可无,也不会有寒风中的瑟瑟发抖,它总是刚刚好,恰到好处得让人习惯而几乎忘却了它的存在。

  家是心灵的世外桃源,疲惫是给于我们细心的呵护;快乐时赐予浅显的微笑的同享!

  枝繁叶茂都离不开根的营养输送,家,就是我们人生的营养源。也许我们会像一片落叶一朵蒲公英一样飘向远方,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然而我们的根却永系家中。回头望,身后的足迹其实都是通向家的,因为家中有我们永远的“儿童节”,在父母眼中,在家里,我们永远都只是长不大的孩子!

  幸福不是已经失去的或是尚未到来的,而是现在手中所握着的拥有。阵阵秋风过,深深游子情,片片黄叶落,眷眷念家心。化一滴相思泪,酌一杯苦咖啡,感念“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朋友,与其“每逢佳节倍思亲”,不如常回家看看吧!

作者:    来源: 榕树下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