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人物频道 > 百姓故事 正文
男子身高一米以手代脚走遍大半个中国(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2-19 10:32:43

雪地中,谭启树扛着空麻袋去收药材。

鸡,是他这个冬天唯一的欣慰。

对谭启树来说,翻进猪圈就像耍杂技。

 

 

 

 

东北网双鸭山2月19日电   他身高不足1米,当家人都觉得他这辈子“完了”时,他却站了起来;当别人都嘲笑他的抱负时,他顽强地经营着自己的事业。“残疾人也是人。我失败了很多次,但我知道成功者是从失败者出来的。”20多年对命运的不屈服,造就了他今天的不简单。

 

16日上午,零下4度,石柱县沙子镇沙子村两扇岩组。

 

谭启树的小屋外,漫山遍野仍积着10多厘米厚的雪。“整整40天了!”34岁的谭启树默默计算着山上积雪的时间,他有些担忧。

 

谭启树身高不足1米,因双腿严重萎缩,身体在腰部突然折下,行走时,只能双手撑着脚背,以手代脚,一步步艰难地挪着走,脸几乎快贴着地面。

 

谭启树希望天气快些转好——前不久,他的猪场里冻死一头肥猪,还冷死不少鸡,现在又有一头猪感冒了。他去年才办起这个有60多头猪的猪场,和一个有1000只土鸡的鸡场,不料还没见效益就碰上雪灾。

 

 

 

痛苦行走

他在外闯荡多年,以手代脚走遍大半个中国

 

 

 

谭启树拖着一桶自己配的饲料,艰难地将自己的身体移向猪圈。580多平方米的猪圈里,有30个单间,喂了20头母猪、一头公猪和40多头肥猪。他还没有猪圈的围栏高,勉强可用手搭在围栏上,让自己的身体痛苦地直起来。他像玩单杠般,屁股一翘,提着饲料桶的双手支撑着身子倒立在围栏上,凌空转身,慢慢放下腿,滑进猪圈里。

 

一群猪围过来,亲切地在他身上磨蹭,招呼着他手里的饲料桶——他甚至没那些快出栏的猪高。

 

2岁时,谭启树患小儿麻痹症,从此就只得以手代脚行走,长到现在,身高也不过1米,别人都叫他小矮人。从此,行走成了他最大的障碍。谭启树记得小时上学时,别人走几分钟的路程,他要“走”20多分钟。

 

“三(指谭启树)这辈子是完了。我们两个老的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我们死后,你们兄妹4人要尽量轮流帮扶他,好歹让他不饿死。”在谭启树印象中,父母常常要这样嘱咐他们另4个孩子。

 

也许正因为这话听多了,谭启树没让亲人过多操心。15岁起,因为上学路上太苦而辍学,他在父母的担忧中,开始在外闯荡。没有车,或有客车不愿拉他时,他把行李扛在背上,艰难行走。

 

“先到广州学喂猪技术,又走了大半个中国,到处卖猪药,后回家做中药材生意,其间还做了很多事,现在主要是喂猪和养鸡。”谭启树轻描淡写地描述他的过去,脸上还带着笑。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20年的闯荡,绝不是他自己所说的那么轻松愉快。

 

以手代脚走遍大半个中国,常人无法想象。

 

 

 

艰难闯荡

“20年来,我做过的营生不下10种。”

 

 

 

因为残疾,失败也多,“20年来,我做过的营生不下10种。”

 

1994年,谭启树和几个村民一起去四川资阳做猪药生意。那些年,因为猪药行业的景气,贩卖猪药的人越来越多,物类杂陈,一些人以假乱真,受到公安部门查封。本来诚信经营的谭启树,也受到牵连,几年打拼全赔了。无奈,他只得回家收购黄连、天麻等中药材。

 

1991年流行养美蛙,谭启树跟风以400元一对的价格买了7对。小蛙培育出来后,却没人要,他一下亏了3000多元。“那年头,3000元不是个小数目,几乎是我一辈子的积蓄。”说起那3000元,谭启树至今很心疼。

 

一个月后,谭启树又在杂志上看到种藏红花的广告,他花1400元买了一公斤藏红花种子,种了一亩地。“本来事先说好一公斤藏红花可以6000-8000元的价格回收,但等一年后花出来时,收购人却不见踪影。”这次,谭启树损失惨重。

 

“失败了,就要总结。”这是谭启树失败多次的经验。“不要轻信广告,要考虑市场风险。”谭启树总结出这两条。

 

因为长年做生意,谭启树也挣了钱。空闲时,他开始和同村村民一起打牌消磨时间。2007年初,他扛上麻袋准备到邻村收天麻,路过一户村民家里,有人叫他打牌,他受不了诱惑,坐下了。这一坐就是半天,天麻也没收到,却输了140元。回家后,他听说当天下午,村里其他收天麻的人倒挣了600多元。谭启树悔恨不已:“我不仅输掉了半天时间,算下来,还输掉了700多元。”他立下重誓,从此再不打牌。

 

谭启树没什么文化,小时只念了一年的书,却很懂道理。“成功者是从失败者出来的。”这是他常说的话,也是他对“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理解。

 

 

 

寻找事业

在兄弟姐妹几个中,他居然是混得好的

 

 

 

在失败和成功间转换无数次后,谭启树一直在寻找一项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残疾人也是人,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他说,无论哪种生命,总能找到出路。

 

前些年,村里做中药材的人很多,别人都骑摩托车到处跑,但谭启树不行,他只能走路。2006年底,他去邻村收黄连,走了整整两个小时,等他到达目的地时,天麻已让那些骑摩托车先到的村民收完了。这件事让他发现,中药材生意并不适合自己,因为无论怎么卖力,总抢不赢别人。

 

因为残疾,长年外出做猪药生意也不现实。“我行动不便,外面有些人一见我的模样,不是嘲笑就是怀疑,不愿和我合作。跟风搞种养殖业更不行,风险太大,市场变化也太大。”

 

2007年初,谭启树在一次次失败中琢磨出,自己只能守在家里搞些名堂。他决定养猪养鸡。这时,有人劝他不要再折腾,免得多年积蓄也打了水漂。谭启树不听,甚至在猪圈选址旁修了间透风的小屋,将家搬到这里。

 

谭启树投入全部积蓄,共计7万多元,找人修建猪圈,预计容纳100头猪。为节约钱,他只找人砌好砖,上梁、铺瓦、平整地面等工序全由自己去做。“你无法想象他爬到房顶去铺瓦的样子,看起来好吓人。”大哥谭启富说,看到三弟的样子,他感觉父母当年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在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中,他居然是混得好的。要在以前,我们真不敢想象。”

 

 

 

要有信心

“我没必要自卑,我就是一个正常人,什么难题也能克服。”

 

 

 

猪圈刚修好,谭启树就遇上一个突如其来的难题——正值流行“蓝耳病”,没有猪源,他也不敢买猪仔,猪圈就这样空了3个月。

 

2007年6月,谭启树才敢买猪仔,却资金不足,他不得不向信用社贷款,由于相关政策的限制,信贷员告诉他“不能贷款”。

 

同年9月,谭启树的行为感动了石柱县一副县长,为他解决了3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谭启树才得以到彭水买了61头小猪,选出20头作种猪。他同时买了1000只土鸡,让它们白天在山上自由觅食,晚上赶回猪圈。

 

新问题很快出现,山里老鹰多,谭启树算了算,几个月下来,让老鹰叼走的鸡至少150只。更让他没想到的是,随着鸡慢慢长大,那些猪竟然也将它们当成猪食,“猪吃掉了几十只鸡。”

 

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晚上要将整个猪圈巡逻一遍才敢睡,谭启树尽心地经营着他的事业。但这个冷冬让谭启树遭到重创。“山上的积雪有一尺多厚,猪圈的地基让冻土顶起来,我还没来得及维修。春节前两天,一头就快出栏的肥猪给活生生冻死,一些鸡也冻死在雪地里。”最让谭启树烦恼的是,太冷了,肥猪再怎么吃就是不长膘,还越吃越瘦。眼看猪肉价格飞涨,他不得不将部分猪提前处理掉。“现在不但没挣到钱,反而亏了好几千。”在这个冬天里,他最大的欣慰是那些土鸡,每天可让他捡七八十个土鸡蛋。每逢沙子镇赶场,他都要走到4公里外的场镇,卖土鸡蛋。

 

气温在攀升,谭启树又看到一线曙光:“老天没绝人之路。有时候,人的能力是需要逼才能逼出来的。”谭启树说。

 

沙子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建新说:“我在沙子镇10多年,谭启树就没找政府要求过什么,反而将自己的事干得红红火火。他甚至主动要求取消自己的残疾人补助。”

 

“我没必要自卑,我就是一个正常人,什么难题也能克服。”困难时,他总这样对自己说。谭启树相信,气温会很快回升,那时,再去买60头小猪,慢慢扩大养猪场的规模。

作者:    来源: 腾讯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