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法治频道 > 案件追踪  正文
男子怀疑手机被昔日好友抢劫将其砸死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2-04 14:05:52

  内向的他缺少交流

  采访过程中,黄亮很被动,问一句答半句。他的眼睛总是很有距离地盯着周围的一切,始终没有笑,讲述绑架杀人的过程时,他变得很紧张,有些语无伦次。通过长时间的交流和谈心,他才放下了一点戒备,向记者分析起自己的性格来。

  进了看守所,黄亮的心才平静下来,他思考过去,从三四岁记事起一直到犯罪时。他说,在外面的时候,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想过,对自己的了解很少。他想弄清自己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果。黄亮说,对于这两个问题,他一直都没找到答案,但他在思考时,看到自己的性格有很多缺陷。

  他沉默内向,不善与人交流。有什么话从来不向别人说,甚至是父母,他把一切都隐瞒起来。他觉得一切应由自己承担。他的父母是农民,只有父亲有时会主动和他交流,也只是一些学习上的事情。他绝少和父亲交流。

  初二那年,黄亮迷上了网络。那时候,他无心学习,白天趴在桌子上睡觉,晚上就和同学翻墙去外面通宵上网,一般都是玩游戏和上QQ,在QQ上他只和熟悉的同学简单说几句,最爱玩的游戏是《奇迹》。“那时候,只知道玩,功课早就抛到一边去了。现在想起来,我这十多年,简直是一片空白,几乎什么都没留下。”

  敏感的他怀疑一切

  随着同记者交流的深入,黄亮放松了很多。他悄悄告诉记者,造成他内向的根源是,他对周围的一切都表示怀疑。他觉得周围的人和事都不值得相信,他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父母。他觉得每个人都是虚伪、贪婪和自私的,敏感地认为,任何靠近他的人,都是想刻意接近和利用他。

  黄亮说,之所以怀疑父母,是因为很小时,父母常为安慰他而多次欺骗他。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让他觉得,父母都不可信,还有什么人值得相信呢?曾经有段时间,他手机的话费猛增,一个月竟达六七百元,去查时,说是这样服务那样服务,被搞得眼花缭乱。他因此怀疑起人民币来,觉得纸币不可信,只有黄金才是保值的。他听说有人在银行取到假币,又胡思乱想,认为是银行职员在搞鬼,银行也不可信。

  黄亮说,正是这种多疑的性格,使他不相信别人的能力,凡事都要自己动手。所以,他认定是小刚“报复”自己后,小刚越辩解他就越怀疑,他也不相信有关部门能帮自己讨回公道,于是就走上了不归路。出事后,他才感到后怕,感到后悔,觉得对不起那个和自己一样年轻的生命。

  在高墙里,黄亮慢慢想通了,他现在觉得,父母当初在一些小事上“撒谎”,也是为了他好。周围的人,也并非每个都是自私的。他也试着去和同一个监舍的人沟通、交流,但十几年了,都是别人主动和他搭话。他也试着去相信别人,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黄亮也重新拿起初中课本,当他回头来看以前讨厌的书时,他发现自己竟然非常喜欢历史和地理,有时竟会看得入迷,他觉得这样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

  点评:

  让孩子的心理成熟起来

  一位管教民警:黄亮本来是一个受害者,但是他的“怀疑”将自己带进了死胡同,最终成了绑架犯。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根源就在于传统的“寻仇意识”占据了一些人的思想。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要跟着变化,那些不合时宜的“传统”要摒弃。法制社会里,不但要学法、懂法,更要在遇到问题时,知道怎么去用法。要是黄亮一开始就选择理性,用法律来讨回公道,那么不但保护了自己,别人的生命也会得到保护。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耕岩:黄亮心理不成熟,遇事走极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单一,从而造成了这起悲剧。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两个问题:一、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往往是因为家庭细节出了问题。黄亮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存在严重问题,首先是沟通不良,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可信;其次是沟通极少,父母在孩子心理成长中缺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早期教育缺乏科学性,导致青少年生活单一。早期教育是个人潜意识形成的最重要阶段,黄亮的多疑可以追溯到婴儿时期父母对他的养育细节。在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黄亮的生活刺激单一(无心学习和沉湎网络),造成其感觉缺乏和感觉单一,这是他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黄亮的教训提醒天下父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长身体、长智力、长知识都重要,但对其心理的成长、成熟更万万不能忽视。

作者:    来源: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编辑: 书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