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动态 正文
《红玫瑰与白玫瑰》武汉绽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1-22 08:33:02

  东北网双鸭山1月22日电 两个佟振保、两个王娇蕊、两个孟烟鹂,三个人自身“理智”与“情感”的对决构成了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独特的表达方式。曾经以为“田沁鑫”并不适合“张爱玲”,但她却极其智慧地选择了这种特别“张爱玲”的方式来结构这出戏。刚刚结束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昨晚,该剧在能容纳1800人的武汉琴台剧院上演。

  -你如果太尊重张爱玲,就难以挣扎和超越

  舞台上,无论是演员的表演状态还是角色口中的家长里短,都让人感觉很轻松,但对于导演田沁鑫来说,这个戏的创作过程是她这些年来最难的一次。“主要是想出现在这样的结构方式很难。当初听李安说改编张爱玲很难,他为此还哭过,那时觉得可能是因为他拍大电影,所以觉得难。后来自己接触以后才明白,张爱玲的文字太严密了,几乎是水泄不通,你如果太尊重她,就难以挣扎和超越。”

  很多观众认为全剧的结尾恰到好处,不仅演出时长定格在100分钟,振保在自白中最终“杀死”了内心的自我,仍然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也很符合原小说的描述:“第二天起床,振保改过自新,又变了个好人。”但是这样看似简洁的结尾也曾经令剧组痛苦抉择了一周的时间,田沁鑫说:“我们曾经想过十几个结尾,但都不满意,现在这个是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的。这个戏在排练中演员的参与很多,人手一册原小说随时拿出来翻看,很多点子都是大家吃饭聊天时碰出来的。”

  -帮张爱玲完成一种表达,没有什么精神诉求

  虽然大多数人都对这出戏持认可态度,但也有一些熟悉田沁鑫的人反而对此提出了疑义,他们甚至认为田沁鑫不应该选择这部作品,认为其就是家长里短,既没有精神实质也没有水准。对此,田沁鑫表示确实有人跟她交流过这个问题。“这要取决于你是来看张爱玲还是来看田沁鑫,我是依据题材来定形式。像《赵氏孤儿》,那是少年中国血脉贲张,那是一种精神实质,但《红玫瑰与白玫瑰》我是在帮张爱玲完成一种表达,几乎没有什么精神诉求。”

  “我原来对张爱玲没什么兴趣,接这个戏完全是个缘分,但看完小说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张爱玲的确是个天才。从改编剧本到排练总共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但没想到这么市井的一个戏老百姓会这么喜欢。由于时间仓促,所以现在观众看到的并不是我最理想的舞台呈现,3月份在首都剧场的演出会和现在有一些不同。”

  -我从张爱玲的文字中看出了幽默,没想到观众也领悟到了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张爱玲的名句在小说里显得过于理性,甚至很清冷,但到了话剧中,却有了一丝喜剧的味道。每到这时,观众都会发出会心的笑声,而在武汉,更是从笑声转为热烈的掌声。对此,田沁鑫很兴奋,“我从张爱玲的文字中看出了幽默,没想到观众也领悟到了。其实张爱玲挺黑色幽默的,我都能想象她作为一个上海小姐躲在文字背后偷笑的样子,而其实在笑声中又有着生活的残酷和真实。”

  今天剧组将启程南下广州、深圳等地,3月5日至9日将回到北京,在首都剧场连续上演5场。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