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SCI成“愚弄中国人的指数”缩写?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1-21 09:21:28

  “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方式,营造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氛围,严重污染和毒化了中国的科研环境!”昨(17)日,在(广东)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培养、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广东核心竞争力”的专题座谈会上,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院长杨中艺对污染中国人才环境的现象进行了抨击。

  轰荣誉称号:导致学术道德沦丧

  谈及人才土壤的污染,杨中艺说,现在,第一线的科研人员除了要评职称,还要为各种各样的荣誉称号而奋斗。“诸如跨世纪优秀人才等带有行政色彩的称号已经成为中国人才水平或者是人才等级的标志,直接或间接地跟个人的经济利益相关联,并成为各个学术单位排名的依据和炫耀的资本”。正因为如此,这些荣誉称号无不受到科研人员的青睐和学术单位的重视。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研究人员不仅为职称奋斗,而且还要在虚无的由行政部门构筑的金字塔上攀爬。年轻人经过功利场合的历练,尝试了各种苦头和甜头,在未来的学术生涯中难免形成追求功名的思维习惯。”杨中艺说,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方式,营造了急功近利的氛围,严重污染和毒化了中国的科研环境,其诱发的功利心导致科研人员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为了谋取各种各样的功名,导致学术道德的沦丧。

  轰SCI:忽视学术成果内在的价值

  “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成为中国学术界的崇高追求,这种做法产生的负作用,就是不注重学术成果内在的价值。在国外,已有很多人将SCI戏称为‘愚弄中国人的指数’和‘愚弄中国人的想法’的缩写”。

  “现在,SCI和EI(美国《工程索引》的英文简称,其全称为Eingineering Index)这两个商业数据库的论文收集数量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界的崇高追求!”杨中艺认为,这不仅可悲,而且可笑。他认为,虽然要评价一个学术人才,规定论文是很重要的一项标准,但应正确地看待SCI和EI数据库的评价标准。现在,把SCI和EI收录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标准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潜规则。杨中艺说,实际上SCI在国外和类似的数据库一样,只是科学研究的工具之一。几乎没有人认为SCI和其他的数据库有什么不同,也不能作为论文指标的评价。但是可笑的是,SCI在中国却成为如此重要的指标,左右了科研人员的职务升迁,奖金的多少,甚至是博士学位的获得。据他介绍,不少案例表明,为了在SCI上刊登,不少人抄袭,甚至花高价请“枪手”发表论文。“其实,SCI期刊不乏水平低劣的垃圾文章。中国的SCI收录的论文有80%是分布在低引用区或者是零引用区,也就是说,很多的论文都是垃圾。”他说。

  轰学者任政管人才:易成学术腐败

  杨中艺说:“现在,一些科研人员在做出一定的成就和产生社会影响后,往往就会被学术单位聘选为专职和兼职的行政管理人才。”他认为,除非研究人员本人愿意放弃学术,否则学术和行政的结合就会造成弊端,例如利用职权搞学术腐败等。于是,大量的学术资源集中在这样的人才手中,他们依托手中掌握的特权和学术资源,通过其控制的学术团队有所成就,最终将成就据为己有。这样的人才是不公平的社会产物,败坏学术风气,危害学术资源有效的使用。

  杨中艺净化人才土壤“四部曲”

  尽快恢复学术界的平静和平淡,减少各种评审、表彰和炫耀

  要摒弃只重视论文数量和以SCI论高低的做法,全面仔细地对优秀科研人员进行评价

  杜绝将SCI作为学位的交换,建立审查体系包括学术的质量控制,保证论文答辩和学术审查的严肃性

  科学技术人员不能兼职非学术职务和管理职务,如果已经是,应该停止其参与科学研究的活动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