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大学生信用卡:圈地后的隐忧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1-21 09:20:56

  各银行针对大学生展开了一场信用卡的“圈地运动”,但坏账比例却引人关注

  初冬的一个早晨,北京某高校食堂入口处,三张条桌拼在一起,毛绒玩具、雨伞、水杯等一溜烟摆开,旁边竖着两块写满广告语的易拉宝招贴画,四个裹着大衣的人不停招揽过往学生,向他们介绍手中的表格。

  这是某商业银行在校园里推广大学生信用卡的场景。“平时每天至少能办四五十张信用卡,开学那会儿更火爆。”工作人员说。

  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做“房奴”、“车奴”,但毕业前可以选择做一名时髦的“卡奴”。“今天,你刷信用卡了吗”已经成为当下校园新的流行语。

  享受到信用卡的便利后,没有稳定收入的大学生能否承受潇洒刷卡的偿还压力?部分沦为“卡奴”的大学生会不会成为银行资金风险的隐患?

  2007年10月,上海银监局向各商业银行发出风险提示,要求加强对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管理。曾经一拥而上的大学生信用卡业务也进入“初冬”季节。

  大学生的信用卡生活

  刘荣是北京某著名高校金融系大四的学生。大二上学期他就开通信用卡,交了女朋友后,这张卡“可帮了大忙”。

  他和女朋友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居室。在北京昂贵的居住成本面前,刘荣手上的现金很快花光,接着他刷信用卡又支撑了三个月。之后,他索性将同学的信用卡借来继续透支。

  两张信用卡都被禁用后,刘荣不得不搬回学校,开始了“卡奴”生活。“刚开始没敢跟家里说,只是在好朋友处借钱,拆东墙补西墙。后来实在坚持不下去,硬着头皮和家人说了。爸妈对我狂教育一通后,也只得把钱还上了。”刘荣回忆说,“那一阵满脑子都想着怎么补‘窟窿’”。

  刘荣的一个同学办理信用卡后,提取几千元现金,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加入了火爆的股市。“如果炒股套住的话,他还起款来就难了。”刘荣说。

  有些自制力稍强的同学,在信用卡连续不断的购物积分兑奖活动面前,原本捂住钱包的手也渐渐放开了。某银行名校卡开展促销活动,规定一次性刷到最高额度者,可以领取折叠自行车一辆。兑奖当天,100辆自行车不到两个小时就被满足条件的学生领光。

  根据一项北京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状况的调查,已办理信用卡的大学生月消费额比未办者高188元,其中聚会、约会、购买电子产品以及服装等新型开支占总消费的44.7%。

  现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邢旭,学生时代曾经办过两张信用卡。“3个刚毕业的女生来到我们宿舍推销学生信用卡,我当时就开通了第一张信用卡。”

  临毕业那年,邢旭透支了这张信用卡的最高额度3000块,购买一台电脑主机,计划着用暑假兼职的钱还款。后来兼职工资出现变数,偿还信用卡的钱一下没有着落了。

  “当时我濒临破产,筹划着尽快挣钱把账还上”,为企业写了几篇软文后,邢旭终于把账目还清,但依然支付了30多块的滞纳金。

  他后来又办了一张信用卡,但工作后,这两张信用卡都“下岗”了。他转而使用与单位工资卡相关联的另一个银行的信用卡。“银行通过给学生发信用卡,想锁定未来客户的美好愿望,简直是做梦。”邢旭说。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