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腊八施粥旨在发扬文化?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1-18 10:27:38

  回顾近年来的腊八节,许多城市开始恢复“施粥”的传统,而且场面一年更比一年火爆。非灾非荒,不饥不寒,施粥已不复具有从前的赈济之意,可以说,腊八“施粥”在当下的意义,更多是对古老慈善传统的一种展示。就此而言,“腊八粥”实际上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在传统社会,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的穷人在腊八时分格外难熬。缺衣少食加上过年的压力,世态人心的碰撞就分外激烈起来。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一些家庭可以尽享喜悦,而另外一些家庭则可能“过年如过关”。贫与富落差被放大,阶层矛盾被激化,以至于腊月往往是一个偷盗多发的月份。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注重在腊月的行善施德,通过施予救济帮助贫穷者度过漫漫严冬,顺利熬过“年关”——“腊八施粥”的普遍传统也正是这样形成的。

  在腊八时节进行救济,既可以对贫困者雪中送炭,更可以大力发扬光大“腊八粥文化”,为腊八节贴上明确的慈善标签,最终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慈善节日。这既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慈善文化的强力助推,实可谓“双赢”之策。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