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明星当教授喜耶忧耶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1-16 09:02:31

  据报载,曾获“2006年度中国首席名模”称号的莫万丹日前被天津工业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其实,近年来,艺人、运动员、模特一旦成为明星,年轻者便凭借其“光环”,通过非正式程序进入名牌大学读研,年长者则直接被聘为教授或名誉院长。这早已是一些大学的惯例。对此,人们一直持批评态度。

  不可否认,当前“明星当教授”这种现象,有着布迪厄意义上资本之间的交媾色彩。如果说明星当教授,是一种将社会资本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行为,那么大学聘请明星则可以看作是,学校妄图通过明星的社会效应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社会声誉(即出卖大学的文化资本来换取社会资本)。明星与高校之间,本就是一种互惠的资本交易关系。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资本交易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如何有效控制它。

  从好的方面看,“明星当教授”确实有点学术僭越的味道,虽然明星没有博士头衔,也没有学术成果,但我们也应看到,聘请明星的学院大部分是表演、播音等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比如莫万丹被聘任的岗位是,“艺术与服装学院服装表演专业的客座教授”。在这样的专业里,笔者认为,实践经验确实要比学术更重要,所以他们聘请一些有资历的明星做客座教授、兼职教授,也未尝不可。更何况,现在大学培养的学生大多缺乏实践能力。因此,适当聘任一些技能型人才,走入大学讲堂,是对大学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在我国,此前并非没有先例,比如没有任何学术专著的作家沈从文,当年不是曾被聘为大学讲师吗?相声界泰斗侯宝林不是因语言功夫精深,被邀请为语言专业的客座教授吗?所以只要专业对口,明星本身也确实有非常突出的专业技能,那么他们被聘为教授,也就应该算是大学兼容并包精神的一种体现。

  从不好的方面看,“明星当教授”反映了当前高校的某种浮躁。为了迅速提高大学知名度、筹集更多社会资金,有些高校不惜破格录取明星读研究生,也不惜聘请一些不称职的明星当教授。这些急功近利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隐性的学术腐败。

  因此,对明星当教授不能盲目批判,必须具体分析。就莫万丹来说,笔者认为,如果她真能从实践上指点学生,这未尝不是好事。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