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赎罪》中的一对恋人:罗比(詹姆斯·麦卡沃饰)与塞茜丽娅(凯拉·奈特利饰) |
东北网双鸭山1月16日电 《赎罪》(Atonement)日前获得金球奖后,其小说原著的作者———英国作家、布克奖得主伊恩·麦克尤恩(IanMcEwan)亦有望成为更具市场号召力的“奥斯卡级”作家。
对于此前流传的《赎罪》抄袭女作家露希拉·安德鲁斯的《没有时间去浪漫》,麦克尤恩日前否认了这一说法,仅称从安德鲁斯处得到“灵感”。《没有时间去浪漫》(NoTimeforRomance)出版于1977年,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在伦敦一家医院内的护士经历。《赎罪》主人公的背景与前者完全相同,不仅如此,她们都曾因为长癣而抹了紫药水,也都被责令洗去脸上的血渍,以免影响病人的情绪。
安德鲁斯女士已于2006年10月去世,终年86岁。她生前写有35部爱情小说,并被《卫报》称为“医院小说的旗手”。去世前一年,已有人将两书之间的雷同说与她听,但她不想为难麦克尤恩,遂不事声张。但好事女记者朱丽亚·朗顿得知此事,将两书加以比对,并于《星期日邮报》刊文曝光,终于酿成事端。
麦克尤恩迅速做出回应,除投书《卫报》否认抄袭外,还在其个人网站(www.ianmcewan.com)首页的显要位置,刊出这样一句标语般的话:“灵感,是的。我抄了另一位作家?不。”
麦克尤恩辩称已在《赎罪》书末,以及多次采访中提及对该书的参考。他当年为写此书,曾多方研究,其间在牛津一家图书馆偶然读到《没有时间去浪漫》。因此,关于敦刻尔克大撤退期间的医务经历,安德鲁斯的回忆成了他唯一可用的资料源。
麦克尤恩的小说出版于2001年,并进入了当年的布克奖决选名单,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3岁少女布丽奥妮·泰利斯因为误证姐姐的恋人犯下强奸罪,而铸成改变多人命运之大错的故事。
尽管在过去三年中,金球奖最佳影片均未最终问鼎奥斯卡,但仍被视作后者最为重要的风向标。目前市场上可见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郭国良译的中文版《赎罪》。而包括1998年布克奖获奖作品《阿姆斯特丹》、《时间中的孩子》和《水泥花园》在内,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在中国国内多有出版。
◇相关访谈
麦克尤恩:“不再搀和电影”
《新共和》杂志前天刊出对麦克尤恩的访问,谈及根据《赎罪》改编的同名电影,与影片直接相关的前两段问答翻译如下:
记者:看着《赎罪》由别人改编,很难接受吗?你觉得这还是你的作品吗?
麦克尤恩:我对这类过程已经习以为常了。我想这是我第五或第六部被拍成电影的小说。要是让我自己来参与剧本写作的话,那当然会更有属于我的感觉。至于为什么没这么做,有很多可说的。我这么干过一回,和约翰·施莱辛格搞《无辜者》(TheInnocent),那是个相当困难的过程,因为每个人———导演、美工组,演员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意,都来插上一杠子。而在这架机器里,你突然被人赶下了上帝一般高高在上的位置。还是让人家随便来搞好了,反正我是不干了,所以我不再往里掺和。我喜欢电影场景,也很享受那种集体合作的过程。我都弄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两头不讨好呢,还是锦上添了花。
记者:这本书最棒的地方之一,是你进入13岁少女布丽奥妮·泰利斯内心世界的方式。你担心过电影这种媒体更不容易进入角色的内心吗?
麦克尤恩:嗯,电影给你的东西不可能像小说那样,小说的特色是滔滔不绝的思绪和意识。可是对阅读所得,你得全心投入;电影则高度依赖演员,以某种方式让我们感受到那种幻象,以为自己可以跟得上思绪的进程。我觉得,找索尔丝·罗南(SaoirseRonan)来演布丽奥妮实在很聪明。她是个非常有心机的姑娘,一个纯然天生的小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