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月14日电 去年的电视荧屏上,谍战剧无疑是个中翘楚:《密令1949》还没结束,《兵变1937》接踵而至;《红色追击令》刚“追击”过,《特殊使命》又带新“使命”而来;此外,众多《数风流人物》凭借《英雄虎胆》成为一个个《功勋》。2008年,谍战剧来势更为汹涌。据业内人士透露,包括《长江一号》《蓝色档案》等在内的数十部谍战剧正紧锣密鼓地在拍摄中,而一些电视台目前已确定购入播出的片子中也有很多谍战剧。
先天讨巧成香饽饽
电视剧《暗算》在2006年创造了谍战剧的高收视率。此后,荧屏谍报战不断,谍战剧四处开花。在2007年里,几乎达到令观众眼花缭乱的境地。
对观众来说,谍战剧集悬疑、侦破、枪战、情感等商业元素于一体,容易吸引眼球。一批如《英雄虎胆》《51号兵站》等经典翻拍的谍战剧,吸引新观众的同时,也容易拉拢一批有怀旧情怀的老观众。对电视剧制作方而言,谍战剧更是影视制作公司在涉案剧被“驱逐”出黄金档后的一个成功“突围”。相比于涉案剧的低俗立意,谍战剧始终贯穿的爱国情怀更具主流文化价值,也更容易获审查通过并对观众进行有益引导。
后天精作趋于成熟
因为拥有先天优势,谍战剧基本上都取得了不错收视率。一部无任何大牌演员的《特殊使命》在去年以超过7%的收视率成为央视八套年度收视冠军。
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激烈,要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的谍战剧光靠吃“先天”老本已越来越难。想要在谍战剧剧海中“突围”,“后天”的质量把关成为一个关键。《暗算》导演兼主演柳云龙表示,中国的谍战剧正从模仿外国到走向形成自己的风格之路。由其自导自演的《功勋》不久前在第十届欧亚电视节上荣获最佳创作大奖,也在很大程度上标志国产谍战剧逐渐趋于成熟。
虚火也易落俗套
谍战剧题材制作上渐趋成熟的表现,固然值得肯定。但是风光的表面也掩盖不住自身存在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跟风和落俗已经成为这类题材剧的突出问题。还有人将谍战剧归纳出“四大俗套”,也即:特务多为美娇娘,恐怖起来吓得慌,敌我之间恋爱忙,动作枪战齐上场。
长期从事编剧工作的作家简平认为,尽管目前制作方对谍战剧大批量生产仍持乐观态度,但盛名之下的谍战剧已开始露出疲态,大量的跟风拍摄和老剧新拍,也难怪让人心生调侃:还有多少特务可以重抓?另一方面,目前的一些谍战剧也存在包装光鲜但缺乏精神内涵的问题。专家认为,一部有创新、高水平的谍战剧不能只是智力和打斗的游戏,必须有深刻的人文命题或人文深度。否则,所谓的火也不过是“虚火”。
短评
实火与虚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近年来,国内的谍战剧来势汹汹,充斥荧屏,大有与各类古装、家庭伦理、青春偶像剧等电视剧叫板的架势。
然而,究竟能否成为一个成熟的电视剧类型,国内的谍战剧恐怕还是路漫漫。不否认在已经播出的众多谍战剧中,出现了足以让观众惊喜的作品。然而,以目前来看,更多的谍战剧身陷“模式雷同”的泥淖中。而“美女特务+帅哥卧底”的组合,已成为绝大部分谍战剧的通用法则。大量“跟风”之作,更让谍战剧离成为类型剧还很远。因为,一个类型剧绝对不会产自“荧屏热什么,我们拍什么”,而是应该在脚踏实地的创作中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
所以,荧屏的这股谍战剧热,是稳扎稳打的“实火”,还是表面繁荣的“虚热”,相信时间会予以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