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人物频道 > 百姓故事 正文
大学生寻手机 贴出长篇"泣血"诗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1-11 10:08:11

  行行“泣血”字字“泪”

  引得几人辛酸几人捧腹

  两个寻寻觅觅人

  几篇哀哀怨怨文

  丢失的手机可知否?

  惊现“泣血”诗

  众人大呼太有才了

  东北网双鸭山1月11日电    “西天虽无愁怨,你我却在凡尘。将心比心世间事,劝君顾己亦顾人。绝处请留门。”这不是某篇骈文上的华丽辞藻,而是西南交通大学信息学院大一学生杨汝海为寻找自己遗失的手机于近日独创的“泣血”寻物诗前面的引语———一首词中的一段。其所作长篇“泣血”寻物七言诗新颖特别,全诗共156句,在校内信息栏上一张贴出来,便吸引了大量同学驻足观看,观者纷纷惊呼:“太有才了!”

  不过,这篇“泣血”长诗,已是《泣血寻手机》第三部,在此前的《泣血寻手机(一)》中,作者就已充分发挥搞笑元素,让人啼笑皆非之余不觉惊呼:“原来寻找失物也可以这么幽默!”

  一时间,“泣血”寻手机长诗成了众多同学谈论的热点话题,有同学说,要是拿去报上发表,稿费都够再买一部手机了,又有同学说,寻手机事件实际上已经演变为了对父母劳动的尊重,盛赞声不绝于耳。

  e闻记者发现,长篇“泣血”诗不仅文采飞扬,文中更闪现着一种执著的精神,有诗为证:

  “固知如今希望渺,仍愿尽力再苦找,直至佳节归去前,此心此意决不倒……天地良心不可昧!归前若要我罢休,除非双手被人废!”

  还彰显着一种对亲人的深深牵挂之情:

  “严父慈母在家中,全凭此机传递爱,‘关机’一声一何悲,乡音遂断千里外。次次来电均不得,时时找我皆不在,可怜父母三春晖,或许惊言(我)被拐卖……新春将至我将回,想到归期便皱眉。学业不精不肖子,父母之心如何赔。千元之物不在意,试问大爷我是谁,至今未挣一分钱,家产倒要糟蹋没。”

  记者通过长篇“泣血”寻物诗后的联系方式,找到了这位“诗坛奇才”杨汝海同学。

  “能写成诗歌形式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诗词,”杨汝海不好意思地说,作为一名理科生,自己却很喜欢背唐诗宋词,大一的选修课程便是《宋词鉴赏》。杨汝海称,自己几岁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繁忙,他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爷爷很喜欢朗诵诗词,”他回忆说,受爷爷的熏陶,当他在床上玩耍时,每每听见爷爷朗诵,便会耳熟能详地接出下句。进入初中后,他时常买一些诗词书籍自己研究。而在放学路上,他也会习惯性地随口背出喜欢的诗句,来缓解自己学习理科知识后紧绷的神经。

  这次,他经过5天的创作,这篇长诗便告诞生。全文详细叙述了丢失手机后的郁闷心情以及希望拾到者能把手机归还的殷切之情。

  杨汝海表示,“泣血”寻手机,并不是因为家境贫困买不起新手机,而是觉得找不回来就对不起父母的辛勤劳动,他认为:“丢手机本来就是我们自己大意犯下的错,如果再像没事一样,甚至连找都不找一下,那纯粹是不把父母的钱当钱用的混蛋。”他还在《泣血寻手机(一)》里称:“开学两个月就花了3500多,注意,不包括书费……再跟爸爸妈妈说我手机丢了,再给我买一个吧,我自己都没脸开口……”

  “我写《泣血寻手机(一)》就单纯是想找回手机而已,”说起张贴启事的初衷,杨汝海很坦然。

  “泣血”诗摘录

  ……寻寻觅觅伤心日,凄凄惨惨断肠人……此机于我恩情重,东北西南一身扛……莫骂“神经不正常”,世间自有多愁客,飞花便引泪千行……严父慈母在家中,全凭此机传递爱,“关机”一声一何悲,乡音遂断千里外。次次来电均不得,时时找我皆不在,或许惊言“(我)被拐卖”!……依依寒风依依柳,淡淡相思淡淡酒,天涯游子心上秋……(杨汝海)

  “泣血”诗引语

  无事不占此板,焦急方来相寻。他人今日伤心处,谁言明日远离君?薄纸承千斤。

  西天虽无愁怨,你我却在凡尘。将心比心世间事,劝君顾己亦顾人。绝处请留门!

作者:    来源: 国际在线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