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特殊类型招生也“阳光”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1-10 09:28:09

  今考生上大学再也不是唯一的“自古华山一条道”了。像往年一样,2008年高校自主招生、保送生招生、艺术类专业招生、艺术特长生以及高水平运动员和小语种招生等已陆续拉开帷幕,这些特殊类型的招生方式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偏才怪才、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开辟了上大学的绿色通道,也为高校“不拘一格选人才”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拔方法。

  其实,高校特殊类型的招生方式如何体现公平、公正,一直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不仅体现在对人才选拔的特殊要求方面,更体现在对报考程序的严格把关上,今年许多省市出台了新的措施和方法:北京市2008年艺术类专业招生已把严查考生诚信作为考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海市出台了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考场规则。贵州省规定艺术类专业笔试科目须有2人以上独立阅评并综合评定最终成绩;视唱练耳须由不少于3人的专家小组进行测评并综合评定最终成绩;演奏、表演等面试科目须由不少于5人的专家小组进行测评并综合评定最终成绩。福建省要求各高校必须对本校拟录取保送生进行文化测试及相关考核,尤其要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获奖学生进行强化测试。

  高校进一步加强自律和规范考试管理,也是今年招生工作的新亮点。中国传媒大学日前向社会郑重承诺,该校不举办艺术类专业培训班,不允许校内教师参与校外培训班,不会委托任何中介和个人代为招生;北京电影学院要求考生在报名时填写《诚信保证书》,承诺所交作品真实有效。值得考生注意的是,中国传媒大学除公布相关规定外,还要求考生在完成报名后,手拿准考证照相存档,新生入学时加以核对,如发现“代考”或作品不真实,一律除名。

  考生通过特殊类型招生方式上大学,要通过资格审查和考核面试等诸多环节。特殊类型招生是人才选拔方式多样化的体现,而不是上大学的捷径。据统计,2007年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公示的各类特殊类型的招生考生资格名单,超过32000人。

作者: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