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这是很多成年人的共同感受。什么原因呢?下面请同学、老师、家长共同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通过讨论,或许能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发。在本期话题讨论中,我们还请到了著名教育家———“知心姐姐”卢勤老师,我们也来听听她的分析。
学生论坛
其实我们也很无奈
很多人都说我们这一代没有责任感,对此我想说:其实我们也很无奈。
上小学时,我经常能见到校长,有时还一起挤公交车。那时,校长经常对我们说上车要让座,见了老师要打招呼等。我们也非常听话,按照校长的话让座、打招呼,从来都没有谁认为这么做可笑。我也就逐渐养成了这些习惯。可上中学后,有些同学就会笑我傻,刚开始我还不介意,后来慢慢的我也不好意思了,只会在我一个人见到老师时才问好,一个人坐公交车时才让座。是害羞,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也说不好。
我们班选劳动委员时,其实我认为自己能行,若让我做,肯定会做好,但是我从来都不敢主动推荐自己,而是等老师来找我。有时,我们的行为举止从表面看好像对集体不关心,其实并不是没有责任感,而是怕众人嘲笑,说自己做样子,在老师面前卖乖,那样是会被同学们孤立起来的。在班里,我可不愿意“脱离群众”。我想,好多同学都有这方面的考虑吧。
浙江省嘉兴市秀州中学李雪梅
对“白纸”要慎重下笔
我是中学生,平心而论,在同学中,对集体、他人缺乏责任感的现象确实不少。不擦黑板、不做值日、迟到、早退是每个班都有的现象,而且老师管也管不住。我思考了很久,觉得家庭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如果父母经常带着孩子在公交车上抢座位,孩子长大后在车上让座的几率大不大?我想不会很大,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就是那种“上车要抢座”的教育,怎么可能去给别人让座呢?
父母对我们常说的话就是:“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的不用管。”想帮忙做点家务时,总会被赶走:“去去,学习去,这事不用你。”听着这样的话长大的我们,怎么会想到要去主动做家务呢?心里想的当然就是“我只管学习,别的不用管”。因为一直接受的是这样的教育,所以也没觉得有啥不妥。
孩子小的时候是一张白纸,在他还不懂事的时候,家长们往上面写什么,他们就是什么,他们没有甄别、拒绝的能力,等到懂事了,习惯已经养成了,再改就很难了。所以我奉劝各位家长们,一定要对我们的成长负责,对没有颜色的“白纸”要慎重下笔。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青柠
做个有责任感的人真好
我是出生在农村的女孩,小时候家里条件很差,特别羡慕那些城里的孩子,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告诉我:“你要努力学习,将来考大学到城里生活。”我很听话,一直把学习看成头等大事,一切都为学习服务。在家里,父母什么都不让我做;在学校,我只和同学们比成绩,别的什么也不管。渐渐的,我成了“书呆子”,对什么都很漠然,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参加班里的活动,对别人更不关心,人际关系非常差,我生命的全部就是学习。看着班里的同学热衷于搞班级活动,我很不理解:“参加运动会跟我有什么关系?”
等到上了大学,我才明白,其实生活除了学习之外还有更精彩的东西。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积极参加学生会的活动,做工作认真负责,还加入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感受着帮助别人的快乐。现在,我已领悟到,社会是个大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这个家庭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任,献一份爱心,这样生活才会更有意义。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王凌云
言传身教很重要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一位老师的孩子得了白血病。尽管面容憔悴,眼里满是血丝,这位老师还是坚持上班。学校组织了为老师捐款的活动。因为那时我手上没有零用钱,就回家向爸爸要钱。跟爸爸说了事情经过之后,他竟然拿出2000元钱放到我手上。我吓坏了,那是他和妈妈两个月的工资呀。一下子要捐出这么多爸妈辛苦赚来的钱,我有点舍不得。于是对爸爸说:“不用捐那么多吧。”爸爸笑了笑对我说:“你想想,如果病的是爸爸,你是不是很需要这笔钱?”我用力点点头。“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咱们能帮一定要尽力帮,你要记住,助人为乐是一种责任。”虽然老师的孩子还是离开了,但对所有热心捐款的人,老师说她“感激一辈子”。现在,这位老师以“我们的天使”为名,在网上做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的心理辅导工作,她说她有责任让大家的爱心传递下去。
因为这件事,我再也没有在责任感这方面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主动擦黑板、发作业、帮老师收班费、把自己不用的书本文具捐给贫困地区的同学。我想,正是爸爸的言传身教让我成了大家眼中的好孩子,我希望家长们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河北省王哲
家长谈心
责任感要从小培养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我管他呢”,就是什么都不管的意思。吃饭要喂,作业要我们陪着做,早上起床要不停地催。由于个子高、成绩好,老师要他去当鼓手和升旗手,他还是满不在乎的样子。尤其是做作业和起床,只有到了最后时刻,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无论我们怎么说,他都是“哦”一声,答应完就忘,简直拿他没辙。
后来我就想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对他的什么事都是说“我不管”。写作业匆忙,做错了一堆,我不再提醒他;赖床起晚了,我也不再用车送他。连着几天,他做错作业又迟到,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求助于我时,我才对他说:“你自己的事必须要自己做,不能什么都依赖家长,不然你天天都会被批评,老师再也不会喜欢你。”他深深地低下了头……
让人欣慰的是,那次谈话之后,儿子就像变了个样。现在上二年级了,什么事都能自己做。放学后先写作业,看电视一天也不会超过一小时,晚上自己会上好小闹钟,上学自己走着去。他的时间观念强了,责任意识也强了,不仅是升旗手、班干部,还当上了中队长。
江西省高安市荷岭中心小学卢森智
家长是孩子身边的老师
我的孩子上初中一年级,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孩子。比如老师让收作业,必然坚持到收完最后一本,如果遇到不会的同学,他会手把手地教他,而不让他抄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都积极参加,充分准备,绝对不草率应付。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说,你的孩子可以说是班里最有责任心的孩子了。那么,为什么我的孩子责任心这么强呢?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我和妻子的示范作用。
妻子是个普通工人,在厂子里拣棉花,按拣出的次点(在皮棉里的杂物)计算工资。许多工人都从家里拿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造次点,但妻子从来不造。她经常说,做工作要讲责任,造假怎么行?妻子的责任心对孩子绝对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是一名教师,有监督早读的任务。冬天,我总是起得很早,按时到学校。我常说,少睡懒觉,多尽责任。业余时间,我爱好时评写作,儿子问我为什么不写其他文体,我说,根据我的性格和特点,这个文体最能让我为社会尽责任。这些,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根据我的经验,孩子缺乏责任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有问题,比如说,让孩子别多管闲事,把学习搞好就行。也可能是家长自己就没有责任心,无形中传递给孩子,对孩子起到了误导作用。
河北冀州市职教中心殷建光
老师观点
我的实习感受
2007年9月我回母校实习,带的是个高中理科实验班。回去之前我曾很担心,生怕学生不听话难管理,但一直到实习结束,我和同学都相处融洽,而且在很多方面他们的做法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印象最深的是搬运桶装水。当时班上喝的是桶装的矿泉水,人多,天气又热,基本上每天都要喝两桶。我们班楼层不高,但门前有一个几十级的台阶,平日空手走都很累人,何况还要搬重几十斤的桶装水。这事我没有提醒过,但班上的男生很主动地承担了每天搬水这一任务,几个高个子的男同学尤其积极。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改变了我对这些“90后”孩子的一些看法。其实,这些孩子们也乐于为大家服务,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即使班上有个别同学责任感差,我相信在周围环境的感染和带动下,那些同学也一定会被感化的。
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瞿馥荔
专家点评
责任感的培养是父母和孩子双方的事
“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能够帮助孩子们长大。
对孩子来说,责任感不是大而空的东西,培养责任感要从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做起。
对自己负责就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早晨闹钟一响,就应该马上起床,再困也要起来,准时去上学。遇到刮风或雨雪天气,就应该提早起床,坐不上车,走也要走到学校,绝不能迟到。自己的书包、书籍、玩具等物品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以上这些事情,不能依赖爸爸妈妈,要记住“这是我的责任”。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对家庭负责,孝敬父母。比如,长辈过生日那天,送上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写上一句知心的话,因为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过生日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感谢父母,感谢长辈,因为长辈把自己抚育大是那么不容易;关心父母,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要记住“这是我的责任”。
对家长来说,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确的教育方法很重要。
首先,孩子的事情家长不应“大包大揽”。中国式家长,对孩子的事往往是“帮你没商量”,主观地为孩子做决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如果我们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孩子就会对自己负责,就会做出让你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其次,对孩子要鼓励和信任。如果你是一个男孩的母亲,请记住,学会依赖你的儿子,并对他说一句话:“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如果你有一个女儿,那么请欣赏并夸奖她:“有个女儿真好!”以我自己为例,在日常生活中当我遇到不善处理的事情或问题时,我便对儿子说:“一切全靠你了!”他在爽快答应的同时,总会流露出一种作为男子汉帮助母亲、保护女性的自豪与得意。“一切全靠你了!”这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家长对孩子的高度信任。信任能使一个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有些父母埋怨孩子自私冷漠、不会关心人,其实主要原因是父母管得太多了。除了学习,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干,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想一想,我们成年人在赢得别人信任时,都会努力工作,挖掘自己的潜能,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呢!
第三,要给孩子机会。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有的会爱,有的不会爱。会爱孩子的父母,往往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儿,给孩子创造一点儿爱他人的机会。父母别总把自己看成高山,把孩子看成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父母更不要把自己当成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把他(她)描成什么样,他(她)将来可能就是什么样。我的观点和体会是:从小让孩子学做高山,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从小学当大伞,孩子长大了就能顶天立地!家长的教育方法可是重要呢!
所以,培养责任感是父母和孩子双方的事。我的观点只是抛砖引玉,相信大家能够做得更好。愿天下父母都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塑造成富有责任感的国家栋梁。
知心姐姐卢勤
观点集萃
在我心里,父亲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事实上,也正是由于他强烈的责任感,我家在当地很受人尊敬。作为子女,我们也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这句话,我深有体会。
———浙江省龙游县溪口初中欧阳锡龙
谁都渴望有集体的归属感,都愿意被人肯定,都希望自己成功,“90后”的学生也一样。只要老师呵护培育学生心底星星点点的“责任之火”,那就一定会形成燎原之势。
———河北省石家庄市信息管理学校赵学勤
“再苦不能苦孩子”,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但是,不能惯养和溺爱,更不能让孩子认为别人都是为他而存在的。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中学王新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