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月3日电 数字显示,双鸭山市经济总量五年年均增长11.3%。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可望实现190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 %,占GDP的比重为37.9 %,拉动GDP增长11.8个百分点。
透过数字,我们看得出,双鸭山的经济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为其注入动力的就是科学实施的“资源转化、产业转优、体制转轨、城市转型”的“四转”战略。
2003年以来,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缘煤而立、因资源而兴的双鸭山大地创造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破解煤炭一柱擎天、产业结构单一的难题,走资源深度开发之路,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为市委、市政府探索实践的工作课题。从“十五”开始,我市抢抓老工业基地振兴、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粮食主产区等政策机遇,按照全市超常规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努力实施“四转”战略,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黄金发展时期”。
1、发展接续产业 实现多业并举
产业结构单一、非煤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乏力等一直是困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2002年在制定《双鸭山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及《双鸭山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中,提出用5至8年的时间“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壮三产”的发展思路,着重解决资源、环境、结构、人才、增收“五大发展难题”,把发展煤电化以及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作为发展接续产业的重点,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多业并举发展。
在煤电化产业方面,全力推进东荣四矿、顺发煤矿等煤炭开采项目及鲁能项目、电厂项目的建设,大力发展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以及甲醇、二甲醚等项目;在绿色食品产业方面,积极推进阳霖集团66万吨大豆一二期工程、宏达生物一期工程、北大荒牛业有限公司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等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在冶金建材产业方面,积极探索发展煤气发电、钢铁废渣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炭黑等冶金项目的建设。
2、大项目牵动 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先后引进了中国国电集团双鸭山电厂三期电厂项目、中国大唐集团、建龙集团、黑龙江宏达集团、山东鲁能集团等。加快了我市大项目的开发建设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双鸭山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继2002年突破百亿元大关后,2005年达到146.6亿元,增幅居全省第四名,提前两年实现“十五”计划总量目标,五年年均增长11.3%。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9.2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
3、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大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优化,确立以煤为主,煤电一体化发展,把延伸煤炭产业链作为主攻方向,加快煤电基地建设和加大煤炭转换力度,形成循环经济型的集采煤、发电、化工、冶炼、气体回收、炉渣利用为一体的煤电化生态工业基地。重点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煤炭开采、煤电、煤化工产业,促进煤电化协调发展,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和就地循环,逐步形成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产业集群。
建设了规划面积750公顷的冶金循环生态工业园区。该园区现有企业8户,分为以焦炭为主的副产品循环经济和以钢铁生产为主的产成品循环经济两条主线。预计2007年末,各类钢材生产能力可达到200万吨,钢渣、焦油渣、粉煤灰等各类废弃物实现了循环再利用。
4、深化改革 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
市县所属333家国有企业完成了民营化改造, 417家国有企业完成并轨,全市并轨6万余人,基本解决了国企改革的遗留问题。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兑现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9.4亿元,农民税费总负担下降了98%。同时还推进了投资体制、粮食流通体制、事业单位、城市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其他各项改革,有效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弊端,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5、经营城市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
按照“以人为本,依山建设,治水造景,打造山水生态城”的理念,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便着眼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解决群众的急难问题。4年中,重构了城市发展框架,建设了城市环路,改造了城区道路,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沉陷区和棚户区改造,改善了危困群众的居住条件,中小学校、医院的环境得以优化,全市的社区环境也得以改善。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使城市基本功能得以完善,人居环境和品味得以提升,“城在山中、楼在绿中、错落有致、清新整洁”的山水生态城已见雏形。
6、区域经济协调 推进一体化发展
按照不求所属、但求所在、互惠双赢、共谋发展的主导思想,充分发挥双矿、双电、农垦、森工等中省直企业和单位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各经济单元高层协调会议等措施,重点在园区建设、品牌整合、资源开发、项目建设、政策资金争取等方面加强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双矿与亚太合作开发了90万吨东荣一矿项目;中国大唐与华光热电合作热电工程项目;宝清县与农垦联手开发鲁能宝清煤电化项目;友谊县与农垦合作开发了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北大荒5万吨大麦芽、千万只大鹅屠宰加工等。选择了十组合作项目,形成了十大产业链条。通过区域合作,全市近几年共建千万元以上合作项目34项,总投资88.96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近50亿元,目前已经竣工投产项目近20项,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