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7日公布了2007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见12月28日《现代快报》)
继2006年公布了“十大语文差错”之后,《咬文嚼字》编辑部于日前再度公布了2007年“十大语文差错”。应该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应该是文字工作者乃至广大读者所期盼的事情。可是,网友李忠卿先生却认为,此举似有欠妥,他以为:“咬文嚼字,何必要等到年底”(见红网12月29日“辣言辣语”)。笔者深不以为然,觉得李先生此言偏矣!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文字权威刊物《咬文嚼字》,在年底对一年来所“咬”到的语文差错进行“盘底”,然后将“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公布出来,这明显是“常规操作”,一点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和公众业已习惯的“十大国际新闻”、“十大国内新闻”等常规“十大”一样,只是让人“温故而知新”罢了。《咬文嚼字》编辑部向全国人民“曝光”2007年中国“十大语文差错”,这压根儿就不是“凑热闹”,一点都不“可笑”。相反,这是一种十分审慎的态度,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敬畏与守护,是可敬可佩的举动!这不是靠随随便便的“凑十法”所得出的“十大”,它是一年来对中国语林东“啄”西“咬”辛勤劳作的“结晶”。它与时下年底某些可有可无的“十大”不可同日而语。
“吃了多年文字饭”的李先生也充分肯定了《咬文嚼字》编辑部将这“十大差错”挑出并更正过来,实在是非常必要,堪称“为净化语言文字环境立了一功”。但让李先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何“咬文嚼字”非要等到年底?这个“质疑”却颇令人费解。请问李先生,人家怎么“等到年底”了?人家只是在年底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盘底”呀,这正好是平时(可以说是“一年四季”每时每刻)努力的结果呀!至于为什么刚好是“十大”,这也是挺容易理解的事情,不就是按照“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标准取“前十”吗?而“十大”之外的差错呢?不是还有期刊《咬文嚼字》按月进行“公布”了吗?这只辛勤而善解人意的“啄木鸟”可从来就没有“瞒报”什么啊!
作为一名“吃了多年粉笔灰”的中学语文教师,我斗胆在“吃了多年文字饭”的李先生面前“咬文嚼字”,只是因为对语言文字有一种天生的敬畏与职业的敏感,更主要的是就“字”论“字”,顺便向李老师学习学习。如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