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谎称妈妈是保姆的孩子病得不轻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2-28 08:59:55

  最近,大连一位叫林月琴的母亲很受伤,其正读一年级的孩子肖辉(化名)在学校里四处跟同学说,送他上学的二姑是他妈妈,而谎称她这个妈妈是家里的保姆。这一消息还是孩子的班主任告诉她的。原因不为别的,就因为肖辉见很多同学都有专车接送上下学,嫌自己的母亲没车接送,于是恳求做生意的姑姑开车来送自己上学,为的就是与家里有车的同学攀比。(12月25日《新商报》)

  攀比之风对小学生心灵造成的伤害,论者多有评论,不必细说。肖辉一案暴露出来的信息之所以特别让人伤感,就因为它触及到了人伦的软肋:攀比风之害竟能使孩子不认亲娘,其毒堪比猛虎。由此可推想,一个从小为了满足虚荣心的孩子可以不认母亲,长大了还会认老师、认同学及众多亲朋吗?由此还可推出更可怕的后果。好在肖辉尚小,只要教育得当,尚不至于如此。但肖辉一案却异常清楚地凸显了一个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的教育命题,即家长和学校要加强对受到攀比风毒害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无疑,肖辉的心理已经发生了病变,病源就是学校越演越烈的攀比风,因此,学校应针对此种不利影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这就是说,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首先要完成角色转型,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书匠,同时应该成为一个心理学家。从目前情形看,教师可从以下三条途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班会活动。利用小学生普遍爱听故事这一心理需要特点,教师可用讲故事和身边事的方法,让他们认识攀比的危害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小学时期是小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可塑性强,既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又容易接受正面教育。教师不妨通过讲《骄傲的孔雀》这类童话故事,说说虚荣心的危害,从而将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攀比即学习成绩上来。

  二是家校互动。孩子虚荣心的膨胀多数源于家庭教育的不当,正是大人间存在的攀比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和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并共同探讨问题的起因及解决办法。教师可以提醒家长经常用家庭教育导读等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可以通过家长会通报学校正在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求得家长的理解支持。

  三是个案分析。如肖辉这样,是个很典型的案例。教师应从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入手,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对其进行单个的心理教育。矫正肖辉的心理不难,重要的是要将个案上升到典型,总结出其中的经验教训,作为心理教育的素材供人借鉴。

  肖辉一例的出现适时地告诫人们,宜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