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投名状》:以义之名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2-27 08:55:09

  “外人乱我兄弟者,恃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恃投名状,必杀之。”

  义是什么?当面临外界的挤压的时候,可以“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当条件转换,曾经的兄弟,是不是还记得当初结义的誓言?你甚至说不清楚庞青云究竟是一个正面角色,还是一个反面角色?

  男女之爱退居其次,为了挽留住兄弟之义,姜武阳不惜将莲生狠心斩杀。爱情已死,可是仍旧难逃义的烟消云散。中国古代浸淫“红颜祸水”的生活理论,一部《投名状》将春秋大义微缩成“三个男人与一个女子的故事”,——没有了女子挡路,义终究还是要在利益的冲突面前付诸东流,原来所谓的“红颜祸水”多少年来都悄悄地做了“利益冲突”的替罪人。

  最初听到“投名状”这个词是在《水浒传》之中。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三人仿照着桃园结义的形式结为异姓兄弟,并立下投名状重誓。在立下此誓的那一刻,也许赵二虎、姜午阳这两个草莽英雄是真心的,但庞青云可能在跪下结拜的那一刻起就有了背叛的打算。有点像韦小宝,但至少韦小宝确认自己的背叛,庞青云的背叛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义的颠覆。

  “迟早有一天,你会明白的。”在杀死狗子、顺子的时候,庞青云就这样对自己的结拜兄弟说;在杀死苏州城那些投降的战士的时候,庞青云还是这样说;直到最后庞青云下决心要杀死结拜兄弟的时候,他还是这样说。“最终有一天,你会明白狗子顺子的死是值得的,苏州城那些人的死也是值得的,连你的死也是值得的。”人都死了,要谁明白去?从三国时候就传下的桃园三结义的“义”的内涵,在这里被残酷颠覆和悲剧性扭曲。原来桃园三结义可以有刘关张那样的忠诚,也可以有庞赵姜这样的背叛。

  “兄弟乱我兄弟者,恃投名状,必杀之”,三弟姜午阳用匕首将庞青云的生命和庞青云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政治前途一起彻底葬送;在杀死莲生的时候,姜午阳也曾经自言自语说:“外人乱我兄弟者,恃投名状,必杀之。”当初的誓言,在这里只是支持姜午阳行动的唯一理由。只是当庞青云倒在午阳匕首下的那一刻,身后生前,姜午阳不知道是不是又背上了一个“杀嫂弑兄”的不义之名?“义”在这里成了一种末路的尴尬与轮回的悲剧。

  没有了陈凯歌,没有了张艺谋,2007年的中国电影大片开始学着讲故事了。或颠覆,或悲剧,一曲“义”的悲歌。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