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六角钱的精神救赎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2-26 10:41:35

  “妈妈,我们捡的钱想交给他们,可他们都不要,以后捡到钱该咋办啊?”22日晚,长春市民李女士带女儿圆圆外出吃饭,在这个饭店里,圆圆和两个伙伴捡到6角钱,可是三个孩子上交时却屡遭拒绝,这让三个小学生伤心不已,家长为此提议,希望有关部门建立拾金不昧基金。

  3小学生拾金不昧遭拒,6角钱太少上交没人要。6角钱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买到什么东西呢?在都市里,人们可能在物价上涨中忘记了几角钱的存在。为了面子显出大方,在买卖中不做计较。很多大方的人们都是用几角钱送给乞丐,或者捐献给一些慈善机构,这些做法通通都可以理解。但是,今天发生一件让人反不理解的事情,牵扯小孩子拾金不昧该不该积极引导问题。孩子拾到六角钱,多次交给相关人员,遭到拒绝。思想单纯的孩子是想让失主领回自己的钱,可是就没人认领。有人对小孩子说,失主不会去心痛这么少的钱,没人会领取,留着自己用。这个大人跟孩子说大实话,事实上很多人都不会为几角钱丢失而伤心。在都市里,很多人看到马路上有几角钱,甚至几块钱都没有人会去捡。有人是没有看到,也有人碍于面子,怕拾到几角钱不能做到拾金不昧,而有损个人品德。

  孩子拾到不止几角钱的话,会不会出现没人认领的尴尬情形?也许不会。拾金不昧的孩子所作所为引起“小事到底该不该为?善小该不该引导?”系列思考。

  这个问题并不能用简单几句话来分析,而是要纵观工业化社会发展中人们道德变化问题。笔者要说的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让其“善小而为之”。小事能够培养人,能考验人,每个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碰到大事,生活细节往往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品质问题。一个人在马路上趁人不注意吐痰,吐口香糖,这些所作所为可能不为人所知;在失去监督的时候,个人做出了一些损人的事情,不为人知,唯有天知地知自己知。这些小事对于自己的没有多大的伤害,但可以伤害到别人利益,公共利益。这些做法可以“忽略不计”吗?不能。一个文明社会需要制度、法律、道德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规范每个人的行动。失去自觉遵循社会规则,必然引起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社会文明发展。

  遵循社会规则的自觉直接告诉我们,对小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小事认真引导,让孩子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使得孩子有着高尚人格。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诸葛亮文曰。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在生活中常常可以遇到做善事的机会,但有多少人去遇到一件就做一件呢?在公交车上应该主动让位,一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往往做到的却是那些中小学生,可是很多人就被人“忽略”。报端频频可见一些报道,很多人不肯为老人、孕妇、残疾人让座,给这些弱势人群带来不便,甚至带来一些危险。

  社会道德规则是大人们所设计的,可是大人们又有多少人去执行过。拾金不昧的小孩子应该值得表扬,大人们即使感到幼稚厌烦都不应该跟孩子说“实话”,要让孩子做好事得到表扬鼓励,而不是告诉他们一些无益于教育的说法。诸如几角钱不给予处理的小事,显然无益孩子们社会责任培养,可能会给孩子们误导——以后小事该“不拘小节”。这种错误社会教育一旦形成效应,那么社会道德谁来执行,好人好事,见义勇为让谁做?不少地方不惜重金鼓励人们干好人好事。依笔者看来,不如多点社会积极引导,教育和鼓励孩子们多做善事。

  积极引导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六角钱精神救赎。

作者:    来源: 光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