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日报》19日报道:小学生作业,看似教学小事,如今却让众多家长烦心。期末考试将至,家长们发现,孩子带回来的作业很难。一年级没学会加减乘除,就练找规律;英语没认几个词就学歇后语……在某教育论坛,家长们大叹苦经:“读了研究生,却不会做小学语文题。”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小学老师布置作业正陷入一种“怪圈”,难度越“拔”越高,形式越搞越偏。
据了解,一些学校喜欢出怪题,别说孩子不理解,家长都摸不着头脑。如用赤、橙、黄、绿、青、蓝、紫打一国家名;有的更离谱:“红花映绿叶×春=叶绿映花红,让学生说出红、花、映等分别代表什么数字?”孩子连题目都读不懂。还有老师让孩子计算三个骰子的点数组合,四年级小朋友掷到半夜,急哭了也没做出来。家长也无可奈何。
记得多年前的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上,姜昆在相声《着急》中讲了一段经典笑话:儿子上小学6年级了,学的功课可难了。老师出了一道题,说一个池子,开注水管3小时能注满,放出水管4小时能放完,问一边开着注水管,一边放出水管,什么时候可以将水注满?姜昆大叫:这不有病,脑袋注水了么?国家的水资源多紧张呀!台下哄然大笑。
如此算术题堪称是搞笑了,而现在时过境迁,小学生的练习题难度是突飞猛进。居然连有研究生学历的家长要绞尽脑汁也研究从不出来,这让小学生来解答,分明就是赶鸭子上架呀!看看那些怪题、连题目都常常看不懂,又如何下笔。这样的事情绝非个例,如今的中小学生作业和考试中充满了诸多怪题、偏题、难题,甚至连“米的妈妈是谁,答案是‘花生米’”之类的脑筋急转弯也堂而皇之地进了孩子的作业本,孩子做不出来,哭哭泣泣;家长帮不上忙,急得抓耳挠腮。
写作业也好,考试也罢,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学习能力,尤其要激发其创新意识,但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却将“考倒人”当成首要目的,似乎只有出些怪题和偏题才能体现其本事和水准,让孩子们缴械投降,乖乖背诵标准答案。这容易让人联想起鲁迅先生的笔下——咸亨酒店里,穿长衫的孔乙己用指尖蘸着酒在桌子上写“茴”字的四种写法,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
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教育模式在作祟,学生的任务就是考试、答题,哪容你自由发挥。而长此以往,很多学生都能成为答题机器,可对能力发展未必就有帮助。举例来说,中国学生在国际奥赛上战果辉煌,拿金牌易如反掌,团体总分第一也很少旁落。这固然说明了咱们孩子天赋过人,不逊于其他任何国家。但如此众多奥赛冠军成年后在成年后日趋平庸,究竟是“江郎”太多,还是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模式扼杀了孩子的创新思维?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