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红色短信文化靠什么孕育?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2-19 08:49:11

  有这样一类短信正悄然风行,它们或致真挚的亲情、友情与爱情,或表酸甜苦辣的拼搏人生,或絮语日常生活的温馨感悟,或传递为人处世的警句箴言。这类短信,以其内容健康向上、构思巧妙精炼、风格纯朴清新,被称为“红段子”。它们不仅传播了知识,表达了情感,也宣泄了情绪,满足了需要,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短信生活方式。

  在“灰段子”、“黄段子”、“黑段子”等不良短信盛行的情势下,超千万条、过亿次传播量的“红段子”,无异于一股风清气正的力量,醒目提神,引人向上。而面对今年6月底已突破5亿的全国手机用户、去年全年就达4300亿条的短信发送量,人们更在思考:健康、积极、向上的红色短信文化如何才能成为主导?

  许多人或许不曾料到,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手机短信,便以其自由便捷的传播方式、点对点的交流形式、细腻别致而富有张力的文字表达,迅速成为广受人们青睐的独特交往媒介。而手机又以其与用户“三随”(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与每一位个体紧密相联。因而,手机在无可争辩地成为文化传播新载体的同时,也使一些传统的文化建设与管理手段失去效力。

  一条短信,能不能被用户认可接纳乃至被再传播,基本取决于短信的内容和用户的素养。在手机这个文化传播的新领域,任何强制、命令、行政等手段,行不通,也难有受众。而健康优秀的内容缺席,庸俗低下的内容就必然充斥,如果听之任之或无所适从,短信市场就会变得散乱无序。

  孕育红色短信文化,惟有靠社会的有力引导,靠优秀健康内容的润物无声。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红段子”风行,不良短信的生存空间就会被大大挤压。如此方能逐步净化短信文化市场,形成崇尚文明、追求进步的良好社会风气,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风尚。

  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开展的三届“红段子”大赛,还是其海南公司承办的三届e拇指短信文学大赛,抑或是今年中央文明办等组织的“倡导文明、传递爱心”公益短信大赛,都是在努力引导形成红色短信文化。而从公众参与短信创作的踊跃,到“红段子”传播的广泛,再到在社会上产生的积极影响,都体现了这种引导方式本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实践中,“红段子”大赛等采用疏导方式引导手机文化发展,创新互动、全民参与的文化创造和传播模式,创新下载收益分成机制等,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的有益尝试。这种创新,不仅奠定了弘扬红色短信文化的基础,也激发了公众短信创作的热情,因此将引领一个健康的短信文化创意产业。

  许多广为传播的“红段子”,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凝结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理性与感性的思考,紧扣了普通百姓的心弦,契合了公众渴望交流与倾诉的心理需求。这正是“红段子”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红色短信文化得以弘扬的根本原因。它启示我们,优秀健康内容的传播,同样需要精辟、精炼与精彩的表述,更需要紧密结合公众心理特点,契合百姓生活需求,回应社会普遍关切,表达群众真实心声。这样,优秀的、主流的文化才能透射出自身的魅力,做到吸引人、感染人、涵养人、鼓舞人、凝聚人。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