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云南玉溪,主楼总高201米、共39层的玉溪矿业大厦建设项目奠基动工。云南达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将投资3.7亿元将其建成“云南第一高楼”。
又是一个“第一高楼”!这些年来,与“第一高楼”相关的信息可谓一个接着一个:深圳第一高楼正式动工,楼高4 39米;北京第一高楼封顶,达到330米设计高度;上海浦东拟建世界第一高楼外形酷似方尖碑;福州开建福建第一高楼,高达250米;“重庆天地”首期明年底完工,要建西部第一高楼……
当众多的“第一高楼”不断出现甚至成为一种潮流时,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真的需要建那么多的“第一高楼”吗?
以刚刚动工的主楼高达201米的玉溪矿业大厦为例,如果仅从实用性和经济性而言,一个地处内地的矿业公司,没必要建这么高的楼。据矿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来只需要21层就可以满足,但考虑了今后业务发展的需要。”据《玉溪矿业》(企业内部报刊)显示,玉溪矿业大厦将采用的是自用、出售、出租等方式相结合的综合经营运作方式。如此看来,矿业公司投巨资建云南第一高楼,脱离企业实际需要,多少有些盲目。
可当地有人不这么认为。相关负责人说,玉溪矿业大厦建设将为玉溪市生态立市、发展矿电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招商引资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将玉溪最终建成以环境取胜、以环境带动经济发展的生态城市。
“第一高楼”能够担当起这些重任吗?
上个世纪,许多国家和地区热衷于建摩天大楼,摩天大楼一度被认为代表了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骄人标志。但随着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普及,人们对摩天大楼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开始认识到,从经济效益、环保安全等方面看,摩天大楼建设有着诸多“综合症”:巨大的投资难以回收;危险系数高于普通建筑;不利于生态与环保等。在国际上,兴建摩天大楼已非潮流;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发达,更不是根据其拥有高楼的数量及高度。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楼建得过高,“摩天大楼综合症”负面的作用就越大。尤其是,云南玉溪地处我国地震活动频发带,在这样的地区兴建高度超过200米的摩天大楼是否适合?经过认真、严格的风险系数评估了吗?
今天,我们有必要对不断涌现的“第一高楼”进行理性的审视,高楼并非一个城市经济发达的象征;楼的高度,也不是经济发达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