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解决地质人才缺乏关键是提高待遇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2-14 09:43:13

  去年,我们在18个省(区)378个地质勘查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令人非常担忧:95020名职工里各类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只占28.9%,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二成,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不足500人。尤其令人忧虑的是,30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5%、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8.4%。因为缺少人才,有些单位甚至无法承担和正常开展项目。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供给保障。目前全国主要矿产资源总体探明程度仅为1/3左右,有大量勘查空白区或虽有工作但程度很低,存在着巨大的第二找矿空间。

  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人才是关键。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地矿业尚未走出人才问题困扰的局面。从人才培养来看,还存在不少“拦路虎”:培养成本普遍高于其他专业,其中学习期间的实验、实习经费靠学校自身实在难于解决。如学生赴野外实习的人均经费只有二三百元,可说是杯水车薪,实习的时间和教学内容只能缩水;学校扩招的空间也受到限制,难以扩大生源;正在探索的多渠道办学模式,如远程教育、函授、专业技能培训等,也受到高校教学资源不足的制约。

  在职业选择上,为什么难以“学一行、干一行”,“干一行、爱一行”?

  第一个原因是收入偏低。建国初期,地质行业在60个职业里排名前三;而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成了倒数前三。虽然近几年地质行情看好,但和其他行业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导致相当数量的中青年工程技术人才外流。

  其次,地质工作条件艰苦。野外出差经常一去几个月,人烟稀少,没有什么娱乐,天天风吹日晒、风餐露宿。

  同时,家庭问题也不容忽略。年轻的找对象难,中年以后孩子教育难。有一句行话叫“献了青春献子孙”,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地质教育开始得到普遍重视,但地矿人才培养尚未真正走出困境。我们传统的呼声多是怎样加强思想教育,但真正解决地矿人才紧缺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国家能够站在长远战略发展的层面,出台优惠的政策措施。比如,提高地勘一线队伍的工资福利待遇;在推荐享受政府津贴及正高级职称评审时,单独进行评审推荐等。

  只要从根本上提高地质行业的工作待遇,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是一定能够吸引人才的。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