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13日电 眼睛彷徨,总是紧张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内心自闭,习惯于远离人群的独处。敏感脆弱,满腹心事却又无人诉说……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今天,一所县级中学内的近五千名留守学生,却早已享受到了特别的关爱:从入学起他们就有了自己的特殊档案,每一位任课老师总是对他们特别关心,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代理父母、有自己的俱乐部、有可以跟踪辅导的心理教师……这就是广安岳池中学。
留守学生在校园内健康成长
12月12日四川新闻网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被列为四川七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学校的岳池中学,开展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五年来,已总结出农村留守学生各阶段的心理教育方案,先后采取代理家长、学生俱乐部等多种方式关爱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收效显著。
鼓励留守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
今年十七岁的女生小周就读于岳池中学高二年级,从去年进校的第一天起,她就发现这个学校有些不同,“开学没多久,老师就叫我填写登记表,详细写明跟谁住一起、父母在哪里打工、他们的详细联系方式,以后每个月老师都会定期更新这些信息。”据了解,小周六岁时父母就南下打工,每年只有春节前后才能见他们一面。平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她,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刚踏进高中校门时,面对陌生的同学和全新的学习环境,她很不适应,“我考进来时是初中班上的第一名,而这里同学的学习成绩都特别好,几次考试下来总是位居中游,越考越没有信心。逐渐地我不爱跟同学说话,怕大家看不起我,习惯独来独往。”她的异常行为,都被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蒋永红看在了眼里。慢慢地小周突然发现身边的关怀多了起来:班主任会常常问到她的生活情况。任课教师专门找到她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心理健康老师经常会在课余时间给她鼓励。班上的集体活动老师总是选中她参加……不到一个月小周的学习成绩又跟了上来,还成为了班上的积极分子。
“对每位留守学生,我们从进校时就开始跟踪关注。类似小周的心理挫折、自卑等问题经常遇到。”谈起小周的转变,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蒋永红这样说道。据悉,岳池中学对留守学生的特殊关爱计划启动于2002年,“岳池是个劳动力输出大县,每年都有二三十万人在外打工。我们学校70%至80%的孩子都是留守学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任何疏忽。”
“我们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定期做专业心理测试,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看似简单的关心辅导,对孩子却尤其重要。”蒋永红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学习成绩很好,在班上也十分活跃的初一女生,心理测试成绩却出乎意料的差。“我们发现她自我否定意识和自卑情绪极强。找她谈话后才发现,她认为自己取得好成绩是侥幸、认为自己一但流露出过分的喜悦就会有倒霉的事情发生,这已经是一种心理疾病了。对此,几个老师赶紧制定方案,对她进行心理指导。”目前升上高中的这名女生,已成为全年级第一名。
心理教师蒋永红还是全校十五个孩子的代理父亲。岳池中学的代理家长计划同样启动于2002年,学校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要与每一名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代理家长。高二男生赵星的代理家长,就是蒋永红。每周蒋老师都会找他单独谈话询问学习、生活困难。有时还会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吃饭,并让他给远方的父母打长途电话。赵星的生活费不够用了,老师还会主动借钱给他……据悉,全校每一位做代理家长的老师,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家访、与留守学生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
“一年级主要培养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重点是挫折心理、逆反心理问题。二年级重点解决孩子的青春期困惑、树立责任感、培养意志力、塑造乐观性格。三年级则是焦虑心理疏解、价值定向引导、考试技巧指导等。”开展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关爱活动五年来,岳池中学累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分阶段心理辅导方案。
谈起自己面对的一名又一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师蒋永红告诉记者,“只要是留守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由于他们长期不在父母身边,造成的教育缺位、情感缺位是谁都难以弥补的。对留守学生关爱,不仅需要学校老师,更需要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关注。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树立起能够伴随他们一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而目前这项工作还异常艰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