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动态 正文
性健康教育进学堂:学生坦然 老师家长羞于谈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2-11 09:28:53

资料图片:性教育首次进入广州课堂 小学女生问爆专家 组图

东北网双鸭山12月10日电   “我们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爱,由于爸爸妈妈爱的结合,形成最初的你……现在我们就来画一画当胎儿在妈妈子宫里的样子吧。”7日,成都市升平街小学的一堂美术课,讲的是“性知识———生命的起源”。

今年4月,省教育厅重大项目“四川省学校性健康教育实施及推行计划”在全省33所大、中、小学校启动。7日,试点学校的相关老师汇聚在一起,通过现场教学示范进行交流探讨。大半年的试点,让这些学校都有一个共同感慨:性教育在学校的推行,要冲破的阻碍实在是太多了。

学校要开课 反对声四起

“一开始听说要搞性教育,家长不接受,老师也不理解。”升平街小学负责人杨洁记得,刚刚提出要在学校试点性健康教育后,反对声四起。“家长们说孩子太小怎么能够谈,老师说要怎么讲完全不知道,就是一个字,怕。”

学校对老师、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开展性教育的态度和建议。有66%的家长在回答孩子“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时,只是敷衍过去或者什么也不说;当电视画面出现男女亲热镜头时,让孩子闭眼、换台的占了47.7%;对青春期少年性生理发育的了解,有86%的老师只是略知一二。

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教授胡珍分析认为,父母总想让孩子在儿童时代保持天真和纯洁,不想让孩子过早地了解有关性的知识,这样,就错过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好时机,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没有羞涩感,直接进行科学知识的灌输是最有效的。

升平街小学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和健康知识进行摸底。高段的孩子只有4%知道什么是月经、遗精;低段孩子只有28%知道胎儿是在妈妈的子宫生长发育的;90%以上的中、高段孩子说父母从未讲过有关青春期方面的知识,他们性知识的来源主要是书本、网络和电视。

“维护和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只靠学校是万万不够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心理气氛与环境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身心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胡珍说。

专家轻松讲 孩子坦然学

在一家报社工作的李先生是升平街小学的一位家长,儿子上四年级。他观摩了儿子上的一堂课,由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的副教授胡萍主讲。

“什么是男孩,什么是女孩……其实男孩和女孩最大的不同就是生殖器官的不同。”胡萍开始轻松讲解“生殖器官的正确名称、结构和功能是什么”、“如何保护自己的生殖器官”……孩子们也渐渐活跃起来,提出很多问题:“什么是艾滋病”、“例假来了怎么办”……

学生们的“尖锐”问题令在座的家长、教师感到十分惊讶。“没有出现任何难为情的场面。”李先生说,“我看到儿子像学习其他课程一样很自然地积极发言,而我总是回避他问有关性方面的问题,孩子其实很坦然,完全可以接受,看来开设性教育课太有必要了。”

老师不会讲 专家来培训

“没有课时,没有师资,没有教材。”胡珍告诉记者,“这是开展性健康教育面临的困难。”

来自成都16中的某老师坦言,虽然《思想品德》和《生物课》涉及了很多青春前期生理和心理的有关内容,但这两门课都没有上到位。“政治老师以这部分知识不考为由,认为不需要讲得太清楚,生物老师也只是点到为止。”

杨洁说,既无教学大纲,也没有相配套的专用教材,教师的相关知识也比较匮乏,因而在性教育课的实施中度的把握有一定难度,需要相关专家的介入与指导。

为此,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到一个个试点学校去培训老师,更新老师的观念和方法。

“性教育实际上是涵盖了生命教育、人格教育、两性交往、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内容,直接影响着每个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胡珍呼吁,性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长和社区其他力量的共同参与,“不要让网络和卡通书占据了性健康教育阵地。”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