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新主播“突击”引关注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2-11 08:58:22

  新人带来新鲜感

  接连三天央视《新闻联播》都出现新面孔,从听众普遍反映的效果看,他们的仪表、声音、形象、风格并不比稳重老成的老播音员差。

  《新闻联播》的面貌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启用新人更需担当一些责任,存在众人口味难调的风险,可是毕竟迈出了这一步。与之相类比的是春晚,赵本山历来是春晚的焦点,眼下有报道其父突发重病,春晚能否上成了悬念。赵本山次次稳坐春晚小品头把交椅,这有他实力了得的一面,也不可否认有观众根深蒂固惯性认可因素所在,其实他近些年的小品表演已经比较程式化。央视主持人几十年如一日,如今都出现新面孔,而且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上了十几年春晚的赵本山因家事所误,虽说是个憾事,但是也有可能小品队伍会涌现出更多新人。

  □罗瑞明(江西市民)

  可否海选主持人

  主持人阵容“新老交替”也是迟早的事,以笔者浅见,不妨大胆来个主持人海选。又可分两套方案。一是,从全国各地选拔,像主持人大赛那样办个“《新闻联播》主持人选拔赛”活动,完全按照《新闻联播》对主持人的要求进行比赛和筛选,同时结合观众评审,既然最终胜出,自然能得到央视及观众的一致认可;二是,每周拿出一晚或两晚专门让“新面孔”主持,每位可以多次主持并不断修正风格,逐渐往央视及观众认可的方向变化,然后综合,确定谁能长期“坐镇”。或者,在每晚节目都设一个几分钟的固定小栏目,让“新面孔”在其中露脸,时间长了,自然会有人从中脱颖而出。

  □孙仲(江苏职员)

  更换播音员之后的期待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叶宏明就提出了《让<新闻联播>换换人》的提案,认为播音员结构老化已是不争事实,体现在屏幕上是播音风格日益沉闷。

  但是,风格的陈旧与播音员老化是否有直接的关系呢?是不是一改播音员就能充满活力呢?在新闻业发达的欧美,六七十岁的新闻主播并不鲜见,他们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显出颓势,依然以其风格各异的个人魅力征服着观众。在我看来,《新闻联播》需要的是风格创新、机制创新,不妨从内容、编排方式以及播音风格上做出一些尝试,新鲜感才能更持久。

  □张效诚(北京学生)

作者: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