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6日电 初冬时节,南华大学校长助理、三力高科技开发公司技术负责人袁国安一直在出差。他带队马不停蹄地对山东青岛、青州以及河北保定、石家庄等地卷烟厂进行“技术回访”,了解他们负责安装设计的风力除尘、风力送丝系统使用得怎么样,有没有需改进的地方?
11月22日,袁国安第三次来到山东中烟工业公司青岛卷烟厂。该厂原来的卷烟设备是单机供给风力,排风口就在机器上,“车间里烟尘多、噪音大,两个人说话要贴着脑门大声喊,在厂区外很远都能闻到一股烟味儿”。
去年,青岛卷烟厂采用了南华大学的专利技术,效果大为改观。据介绍,利用三力公司提供的这种风力除尘系统,既改善了卷接机组的风力性能,提高了设备有效作业率,降低了车间噪声和粉尘浓度,又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耗电功率可节省1/3。
目前,我国生产的每三支卷烟,就有一支在其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南华大学的专利技术。这项看似平常的专利技术,来源于该校“拿手”的核工业铀矿通风降氡技术成果。
地处湖南衡阳的南华大学,是一所由国防科工委与湖南省政府共建的大学,直接与“核”有关的专业和学位点10余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该校核六所通风防护课题组发挥优势,积极开展工厂通风除尘技术研究。1987年至1988年,课题组成功完成了当时的劳动人事部和中国烟草总公司确定的全国烟草行业粉尘治理试点项目――零陵卷烟厂通风除尘改造工程,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解决了我国烟草行业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粉尘治理难题。令人谈“核”色变的高科技,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妙手,如此巧妙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紧地连在一起。
进入卷烟行业,袁国安和他的同事们感到“大有用武之地”。他们发现,风力也是现代高速卷接机组吸丝成形和滤嘴接装的必要条件,卷烟设备最大的特点就是靠“气”送烟丝,箱子里的烟丝通过气流吸到卷烟设备里,再利用气流把烟和烟纸卷接起来。“既然是靠气这个介质,就可以研究它的参数、流量、速度,从而找到新的技术突破口”,袁国安说。
1992年,他们开发成功“卷接工艺风力供给方法及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次年荣获尤里卡国际发明金奖,1995年荣获“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金奖”。后来,他们又相继开发成功核心技术属国际首创的“卷接设备集中工艺风力及其模块化系统”以及“卷烟机风力送丝经济补风方法及装置”。
这些专利技术到底有什么用处?袁国安举例说,烟丝吸进烟纸后有个紧密度,松了吸烟时就燃烧得快,会熄火;紧了就会吸不动,或者燃烧不充分,造成有些化学物质没有完全燃烧,吸了对人体有害。“这些化学指标、生理指标等都要靠送丝的时候来控制。我们的风力送丝装置就可以保证在送丝过程中烟丝不会断,并按国家标准达到最佳均匀度。”
目前,南华大学的专利、专有技术已在全国16个省市30多家卷烟厂推广应用,给卷烟厂带来了上百亿元的经济效益。
通过这次“技术回访之旅”,袁国安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有了一个新的目标:以前主要是围绕卷烟车间“做文章”,下一步要把技术触角向前延伸到制丝车间,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卷烟品质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