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是谁让楼兰古城哭泣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2-05 15:23:44

  在进行“横穿罗布泊科学考察”时,记者在楼兰古城意外地遇到了一批外国游客,他们没有进入罗布泊地区的相关手续,若羌县文体局却擅自收费任由他们进入楼兰古城。记者发现,楼兰古城管理十分混乱,工作人员对游客的参观放任自流。

  从1900年,瑞典那个叫作斯文赫定的强盗发现楼兰遗址,沉睡的楼兰注定无法安宁。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批张狂而无理的外国游客。而令人感到可笑的是这些外国游客竟然学会了伪装,冒充石油物探工作人员,擅自进入楼兰古城。更加令人气愤的是这样的行为竟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默许。“只要每个人给县文体局交1万元,文体局就同意我们进去”,而且这已然成为惯例。

  如果我们把靶子对准了那些不守规矩的外国游客,很显然是没有找对目标。既然是文物保护费,那就应该把这笔经费真正用在文物保护上,而不能成为某些人或者某个部门的私房钱。每个人1万元,这对于那些外国游客来说又算得上什么呢?但是其给楼兰古城带来的破坏性可想而知。那些外国游客随便捡拾地上的陶片,甚至在古城内的土坡下撒尿,文物站工作人员对此熟视无睹。这说明了什么,文物站的工作人员把楼兰遗址当成了自己创收的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与那些导游的角色何异。文物保护费成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其背后是有关部门的不作为。

  联系前不久“华尔街骑牛”事件,我们或许也会阿Q起来,原来那些老外不过如此。可笔者想不明白的是,那些老外为何敢在古城的土坡下撒尿?老外的入乡随俗难道不是对我们最好的讽刺吗?那些撒尿、攀爬、乱扔垃圾的难道都是外国人吗?我想,不是。我们喜欢像孙猴子一样在自由女神像上刻下“xx到此一游”,就难免老外也在楼兰古城内撒野。看到一个故事,有些老外在深圳这边时也是前仆后继,不排队的,可一到香港,马上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做的还不够好。最起码是说明我们的一些不文明的习惯还客观存在。黄山的捡垃圾的“放绳工”或许就是最好的见证。

  除了道德,我们还能想到什么?也许就是制度。我们其实不是没有制度,问题是制度没有落实。既然那些外国游客进入楼兰参观是不合法的,难道交1万元钱就合法了吗?既然收了人家的钱,那你就缺少了制止人家的底气,所谓管理也就成了形式。笔者闹不清我们的《文物保护条例》哪里去了。我想哭穷的文化部门并不可怜,反而有些可悲。那就是在金钱中迷失了方向,放弃了自己的职责所在。

  楼兰姑娘,楼兰古城,在我们的记忆里是那么的美好。可当你面对沙漠中那些断壁残垣时,才发现那些美好只能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楼兰的美也是残缺的美,就像杜牧笔下的阿房宫,圆明园的大水法。或许岁月的风沙会掩盖那些垃圾,可那注定不是文明的标志。我们以前或许还能从那些遗迹中找到精美的文物,而我们的后人呢?挖掘出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丑陋。一个垃圾遍地的楼兰注定是我们这个文明时代的悲哀。

作者:    来源: 光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