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上海召开的“EF英孚教育亲子理财”研讨会现场调查显示,上海人存在亲子误区,金钱奖励的教育方式过于随意,有80%以上的家庭都把零花钱的多少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挂钩,做家务索要报酬也成了90%以上孩子的习惯。对此,专家建议应加强对孩子的财商教育(12月2日《东方早报》)。
相信这不是上海一地家庭面临的尴尬。现在的孩子,普遍对金钱缺乏正确的态度,金钱至上的观点十分流行,做什么都要和钱挂钩,并且普遍不懂得节约,花钱大手大脚十分随意,这几乎是当代中国家长们共同的感叹。甚至还有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也盲目攀比,不顾家庭实际胡乱花钱,弄得父母十分伤心无奈。即便走上工作岗位,许多人也成为“购物狂”和“月光族”,财富观念和理财技能都出现严重问题,成为长不大的老孩子。
究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对孩子的财商教育都严重缺失。家长和学校只关注孩子的智商培养,眼睛只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许多家长还错误地把金钱奖励和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挂钩,只要学习搞好了,就大把奖励钞票,这样的误区不但不利于孩子正确财富金钱观的形成,也严重偏离了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对孩子害莫大焉。悲哀的是,许多中国孩子的财商教育还仅进局限于这个误区里,至于其它诸如对金钱财富的正确认识、如何努力赚钱科学理财等财商教育的内容,往往还是一片空白。
其实财商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自己和社会创造大量财富并善于通过科学的理财手段为自己和社会积累财富,是我们培养德才兼备新型人才的“题中应有之义”。靠金钱刺激成长起来的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人才”是算不上真正的人才的。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都要切实转变观念,补上财商教育这一课。从小就在孩子的心中植下正确的理财观念。财富观念教育和理财实践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德育课和社会时间课的重要内容。家长则要从给孩子的第一次零花钱开始,就告诉孩子什么是金钱,引导其认识金钱的正确价值,让他们了解“钱可以用来做什么”以及“钱不该用来做什么”。平时可以通过带孩子一起到你工作的地方参观,或让他自己打打零工等方式,让他体验一下挣钱是多么的不容易,让他知道,获得金钱的合法途径就是劳动。此外,还可以通过让孩子学会记家庭开支账,把零钱积聚起来,和孩子一起筹划家庭经济计划等形式,培养孩子理财风险理念、条理节俭观念和规范适度用钱观念。总之,把孩子培养成高智商同时也是高情商和高财商的完全型人才,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正确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