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我们已经耳熟能详,请艺人们不用再反复强调了。这些话包括:“整个拍摄过程非常辛苦”、“每天要工作10几个小时”、“经常忙得连饭都吃不上”、“零下20多度都还穿着单衣”……以此类推。
究竟是拍戏还是抗战啊?有必要这么喋喋不休吗?说到动情处,艺人们还能对着镜头挤出几滴眼泪,好一幅苦大愁深的画面。如果真像成龙那么玩了命的拍,愿意抖抖苦水,能理解,确实不容易。可是,真正的大牌明星却往往不屑于谈这些,人家更愿意对着镜头谈笑风声,娱乐界嘛,自己得先有点娱乐精神。再看看我们有机会在电视上露脸的2、3线小艺人们,一部农村题材的连续剧,就能把1937年咱劳苦大众受那些罪都摆出来。让我们这些对着电视的观众就纳闷了,咱这还是新社会吗?怎么能让孩子们遭这么大罪啊,难不成,咱辛辛苦苦50年,一夜就回到了解放前?
一位制片人曾经告诉笔者,“所谓演员,就是一群从事着世上最简单的职业、拿着最高的薪水、玩得最潇洒、同时也是抱怨最多的一票人。”当然,作为从自己兜里往外掏钱拍电影的人,他这观点或许也有些偏激了。至少,随便找一老百姓就让他对着镜头又哭又笑的,大多数还真做不出来。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一种游戏叫“过家家”,男孩子们争着扮演司令,女孩子们抢着抱洋娃娃。这游戏起点低,不需要任何道具,仅凭孩子们脑袋里想象出的场景就能玩,所以,不论是穷孩子还是富孩子都乐此不疲。可是有一天,我们忽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不能再玩“过家家”了,否则会被人叫神经病,我们只能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家庭,我们只好加倍努力地扮演好自己这辈子唯一的角色,每天必须面对单一的场景、单一的情节、单一的群体,活得或兢兢业业、或四平八稳。
演员却不同,演员可以在成年后继续玩“过家家”,可以在镜头前肆意地装疯卖傻、嬉笑怒骂,而且还是有人花钱请来“玩”的。演员可以在剧情里转换自己的身份,跑龙套也罢、挑大梁也好,继续“玩”他个心旷神怡、激情四射。抗把镐头咱就成了农民,唱着山歌体验生活几个月——新鲜;弄套GIORGIO ARMANI套身上,咱摇身一变又成了老板,有人给端茶倒水开车捶背——舒坦;整个黑边眼镜戴上,再背个书包,这回咱是知识份子了——深沉。试问,这日子和每天8小时伏案工作的人比、和每天绞尽脑汁谈生意的人比、和每天面对巨大机床的人比、和每天在工地搬砖的人比,你选哪样?
演戏这工作,没什么量化的标准,不像是数理化。前者,100个人说你演得不好,后面可能有1000个人说你最会演;而后者,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差一个小数点,嫦娥也上不了天。两件事似乎没什么关联,可如果我们对调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哪个行业更简单了,让演员去大学教物理,肯定没戏;但让一个大学物理老师去演戏,却会有不少观众鼓掌喊好。本来,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我们演的是自己,艺人演的是大家而已。
各位大腕儿、小腕儿们,既然有机会从事这样既万众瞩目又难度不高的职业、收入也不错,还能四处走走停停玩玩“过家家”,是挺值得庆幸一件事儿,别光顾着自己心里偷着乐,也让咱观众跟着一块乐乐,娱乐界嘛,不能总惦记着怎么让我们受教育吧。拜托各位以后对着镜头,别乐此不疲地一个劲儿吐苦水,这些琐碎的事强调多了,只能证明自己还只是个小艺人,没见过大阵势。
“整个拍摄过程非常愉快”、“每天可以和许多好朋友在一起共度10几个小时”、“少吃了几顿,还真的减肥了”、“零下20多度穿着单衣拼命跑原来真的不冷”。懂得对着采访镜头说这些话的艺人,恭喜恭喜,有些明星的范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