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书非"贵"不能出吗?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1-23 09:58:46

  作为学校图书馆馆长,我不时要审查订购书目,近日发现其中有一本书,我以前曾经看过,多少有所了解。此书可读性很强,我见订数只有3册,就想增加几本,但一看定价,吓了一跳,居然要470元一册,原来是某出版社出的线装本。

  我百思不得其解。这部书的最大特色,就是以浅近的语言,将高深的哲学道理讲得明白可读,其内容只与当代有关。无论如何分类,都不属于传统文化,与时下流行的“国学”也无关。

  我想,出版该书的目的,自然是让更多的读者、特别是非专业的读者阅读和学习,照理应该注意普及。现在把这本书定在470元的高价,线装形式读起来也不方便,连我这位重点大学的图书馆馆长在订购时都会犹豫一番,能适应绝大多数读者的需要吗?有利于这本书的流通吗?

  或许这本线装书只是作为平装本的补充,但我以为也没有必要。我不反对出线装本,但得与内容相称。如一些旧体诗词、文言文论著,或内容涉及传统文化,或手稿及某些不便用电脑排版或机器处理的文字,用线装的方式更符合一些读者的接受习惯。

  另一种情况,是出版社希望出版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或者用于重要的古籍再版,因而选用精美的印刷和装帧形式、使用高质量的纸张和材料,或者完全采用木版手工印刷。这类书必须选择合适的内容,才不至于不伦不类。但这家出版社并非以重版古籍或出线装书见长,这本书似乎也不适合这样的出版形式。

  这样浅显的道理,想来出版社不会不懂,那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我猜想,无非是想多赚些钱吧。联想到近年来纷纷出笼的所谓黄金书、真丝书以至珠宝书,无非是打着伟人或经典的旗号变相牟取暴利,这种手法就更等而下之,相信那家出版社是不屑与之为伍的。

  最后我还得在订书单上签字,于是我写上:“订购一册供馆藏。如有平装本,多购几本供师生借阅学习。”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