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高等教育“生均成本”究竟是多少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1-23 09:19:03

  2006年岁末的时候,笔者曾经对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有所期待,因为在当年4月,教育部负责人在国务院纠风办召开的会议上表示,“今年,教育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核定办法”。这一消息,其时引来诸多评论与期待——评论者给科学、透明的生均成本核定办法制定“支招”,期待者渴求生均成本核算能有效缓解高校高学费、治理高校乱收费问题,给高等教育成本分摊制提供合理的依据。

  可是,直到2007年开春,有关记者从《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中得知,《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计划“今年”制定。意思很明显,制定生均成本核定办法的工作从2006年延迟到了2007年。

  笔者十分理解,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的制定,不是一件轻易就能完成的事。它不但要汇聚教育主管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领导、高等学校领导的智慧,还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并组织召开家长、学生座谈会,这样才能使生均成本核算,不是“关门”自说自话计算,而是真正考虑各种因素全面核算。这一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正是因为如此,2006年没有制定出核定办法,大家没有多少怨言,而转眼又将过去一年,如果办法还没制定出来,恐怕难以交代吧?

  对于公众如此关注的事,公开宣称进行研究,列入工作要点,却一直悬而未决,或多或少会给大家留下说话不算话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生均成本核算,对于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摊制,理清高等教育功能与责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公众对于今天高等教育学费过高的质疑一直未断,大家想知道,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究竟是多少?国家和受教育者应该各自分摊多大的比例?质疑者有理由相信,如果剥离掉一些非教育成本开支,认真核算高等教育生均培养成本,按照高等成本分摊的能力支付原则与得益原则,高等教育学费会降下来,而不是维持现有水平不变。对此,其实需要有关方面给出清晰的说法,这不仅是对高等教育发展负责,也是对受教育者的利益负责。

作者:    来源: 东方早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