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0月18日电 党的十七大是在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盛会,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新的里程碑。胡锦涛同志作的报告,主题突出、立意高远、内涵深邃,是党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和升华;报告客观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突出成绩和经验,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科学确定了未来发展道路和目标,并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完全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和全国人民意愿,是指引我们行动的纲领,必将进一步凝聚全国广大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平安和谐双鸭山建设,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和重大项目建设,坚持不懈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翻了近一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固定资产投资翻了两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外贸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了3倍和7倍。特别是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
站在中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双鸭山市将按照十七大的总体战略部署,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抓住本世纪头20年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态平安和谐双鸭山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和跨越发展为主题,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推进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边疆城市向边贸城市、传统工业城市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转型,努力把双鸭山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名市、边贸大市、经济强市。我们要重点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的跨越:一是实现稳中求进向创先争优的跨越。尽管近几年来我市经济发展较快,但经济总量仍居全省中下游,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不容懈怠。必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进一步更新发展思维,创新发展理念,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激发潜能,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值翻一番,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在全省的位次明显前移,群众生活质量达到全省中上游水平;用10年左右时间,把双鸭山建设成为龙江比较富裕的地区;到2020年,使双鸭山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二是实现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跨越。双鸭山是资源大市,煤炭储量占全省的45%,粮食、铁矿石等资源丰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优势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推进发展转型、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管理创新,实现生产规模化、产业园区化、效益最大化和环境最优化,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发展优势和竞争强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重点围绕落实东北振兴规划,以改革开放为总牵动力,全面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强做长煤电化产业链、钢铁冶金产业链和安全优质农产品产业链,加快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使全市原煤产量达到5000万吨、转化能力达到3100万吨,电力装机总量达到900万千瓦,钢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54亿元、工业增加值119亿元、税金42亿元,进而把双鸭山建成龙江东部煤电化重要基地、钢铁冶金产业化园区和安全优质农产品主产区。三是由条块竞争发展向全面和谐发展的跨越。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条块发展问题在双鸭山还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协调、不和谐的问题。我们将按照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原则,全面推进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在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园区建设、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等方面加强协作、一体发展,进一步提高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推进跨越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竭尽全力地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和谐;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确保农民群众与全市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坚持把推进生态恢复与保护和节能减排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发展效益和群众利益共赢,力争早日实现生态平安和谐双鸭山的宏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