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家庭教育 正文
亲子游戏数则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1-21 10:24:17

  美丽的链子

  目标:

  让宝宝学穿珠子(4~8颗)。

  环境创设:

  各种颜色、形状的木珠子,用各种饮料吸管制成的塑管珠子,各式纽扣,绳(电线、各种材料的绳)。

  过程:

  爸爸妈妈带宝宝欣赏各种材料制成的链子,如:用木珠制成的、用塑管制成的、用纽扣制成的……激发宝宝制作的愿望。爸爸妈妈引导宝宝自己选择材料穿成链子。在制作中,可把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珠子穿在一起,也可把不同材料的珠子穿在一起。若宝宝已把4~8颗珠子穿在一起,爸爸妈妈即可把它结成链子,并为他戴上。爸爸妈妈可鼓励宝宝多穿一些,赠送给他人。

  建议:

  制作结束后爸爸妈妈可戴上宝宝制作的链子,载歌载舞,以祝贺宝宝的成功。

  袋鼠妈妈和小袋鼠

  张凌云

  目标:

  训练孩子动作的敏捷性和控制能力,培养父母孩子之间的协调性。

  游戏方法:

  孩子扮演小袋鼠站在前面,妈妈扮演袋鼠妈妈站在后面,双手搭在孩子的肩上。母子二人节奏一致地向前跳跃。当爸爸扮演的大狗熊出现时,袋鼠妈妈和小袋鼠赶紧站住不动。大狗熊绕着他们转一圈,做出各种怪相,袋鼠妈妈和小袋鼠如果忍住不笑不动则胜利。

  亲子行走游戏2则

  行走游戏能起到转移目标,激发孩子兴趣,以达到让其走路的目的。以下是2则适合二三岁孩子做的游戏。

  1.开火车游戏的方法是大人在前,孩子拉着大人的双手或衣服在后,用脚尖碎步儿走。大人可以在途中不时地报个站名,则会令孩子兴致更高。

  2.踩影子踩影子是孩子比较喜欢玩的游戏之一。晚饭后散步时,路灯下影子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身就令孩子感兴趣。再加上游戏本身吸引人,故能令孩子长时间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愉快的情绪。由于做此游戏需要边躲边踩,就不仅锻炼了孩子动作的协调性,也发展了他们灵活应变的能力。

  训练孩子感觉的亲子游戏

  有的家长会问,我的孩子还小,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有办法预防吗?这里,我向各位家长推荐一组亲子游戏,既能起到预防作用,也能让你和你的孩子玩得很高兴。

  (一)泥土游戏

  玩法:

  1.将泥土或沙土放置在大盆子或大塑胶布上面,孩子必须能整个身体进入其中,并且全身各部分能接触泥土和沙土,尤其是手。让孩子用手做泥球或捏成各种形状,注意观察孩子对各种材料接触时的反应。

  2.如果孩子还可以接受,不妨增加泥土及沙土的数量,使孩子的身体接触面更大些。

  3.可以改用其他接触物,如纸、树叶、涂料、米、豆等,强化孩子触觉识别力,以促进其感觉。

  延伸活动:父母也可以在户外游戏时,让孩子在沙地、泥浆、草地、碎石子地上做游戏。

  (二)用身体作画

  玩法:

  1.将大画布或塑胶布铺在地上,涂料散在旁边,孩子可以用跪坐、俯卧或者躺的方式,把这些涂料用手或身体在画布上自由涂画。

  2.也可以将画布挂在墙上,孩子可以将涂料抹在身体或手上,再用手涂抹,或用身体撞擦在画廊上。

  3.触觉敏感的孩子开始时会有些紧张,可以鼓励他们从手指开始,逐渐扩大至手腕、手臂、脚掌再到臀部和身体。

  4.自闭儿常对某种颜色特别排斥或喜爱,不用紧张,让他们自发地进行调节,慢慢地,他们也会逐渐适应的。

  提示:这种游戏不但可以训练触觉,对增强手脚的协调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塑胶粒游戏

  目的:可强化孩子手指末梢的触觉刺激,强化触觉的辨识力。

  玩法:

  1.盆中放进塑胶粒、木屑或纸片,也可以用混杂的方式,让幼儿用手在其中翻动、抓推,要避免盒内的刺激硬物造成孩子手指的疼痛,以免产生排斥情绪。可以让孩子双手伸入其中搅动,或用脚踏、臀部坐进去,家长要详细观察他身体各部位的反应。

  2.混合越多的东西,在游戏时会产生更多的声音,也能增强孩子游玩的兴趣。

  3.注意强化手指灵活性的引导。

  延伸活动:也可以用面粉、纸屑、豆类等不同质感的东西,以增强孩子对不同物品的适应能力。

  (四)抓痒痒

  玩法:

  1.让孩子躺在软垫上,家长在他的腋下、胸口搔痒,根据孩子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及刺激的强度。

  2.了解孩子敏感的部位,如果是一些他人常接触的部位,也需要很强刺激的话,则需改变和适应。

  3.可以边做游戏边跟孩子说话或听音乐,安抚他的情绪,以调整触觉对他身体的影响。

  提示:抓痒时,也可以告诉孩子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增加他的词汇量和活动兴趣。

  (五)麻布刷身

  玩法:

  1.家长用干麻布以中度力量刷孩子的手臂、足部、胸部和背部。

  2.对反应敏感的孩子不要太用力,帮助他慢慢适应;对反应迟钝的孩子则可用力些,以活化其神经的触觉接受。

  3.可以边做过讲故事或听音乐,使孩子不至于太紧张,并保持轻松快乐的气氛。

  延伸活动:也可以使用其他工具,例如扇子、羽毛、电动按摩器等。

  (六)冰袋游戏

  玩法:

  1.用冰袋来“测试”一下孩子的表面肌肤,看看他的反应如何。孩子有时由于冰袋刺激太强,不愿别人碰他,宁可自己来做,这时,你不妨让他自己先试试看。

  2.可以换成热水或冷水,看看他的反应。

  延伸活动:可以用小石头或细石袋,或各种软硬东西来做“接触”游戏,训练孩子正常的适应能力。

  (七)梳头游戏

  玩法:

  1.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且顺其势梳头。

  2.可以在示范一次后,让孩子自己动手,这对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和对自身形象的了解都有帮助。

  3.可以“发现”孩子特别敏感的部位。

  延伸活动:

  可以尝试用木梳子、羽毛、毛巾等代替,或进行洗头、刷手掌及脚掌的游戏,以强化孩子的触觉。

  (八)吹风机游戏

  玩法:

  1.先告诉孩子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再用凉风吹这些部位,问问他有什么感觉。

  2.换成热风,但注意不要灼痛孩子,让孩子讲讲各部位的感受。

  3.敏感的孩子通常在脸部和头颈肌肉上会有强烈的反应,不要直吹这些部位。

  4.可以和孩子边做游戏边听音乐,化解他的紧张感。

  提示:

  热风、凉风可以随时切换,并观察孩子的感觉,也可以在皮肤上加上一张薄纸,以减轻风的强度。

  (九)戏水

  玩法:

  1.让孩子在浴盆中戏水。触觉敏感过强的孩子,一般都有怕水的倾向,但水的温度、力量强度变化大,如运用恰当,能较容易突破孩子的心理障碍。

  2.可用莲蓬头喷射孩子身体各部位,也可以让孩子浸泡在浴池中。

  3.水的温度可用冷、温、热三种,让孩子分别试一试。

  延伸法:可以让孩子边戏水边刷身体,效果更佳。戏水游戏也可以作为学习游戏前的准备。

  (十)与毛巾共舞

  玩法:

  1.将孩子包在大毛巾里,采取俯卧姿态,由父母两人各拉毛巾一边,前后甩动。

  2.孩子也可以采用仰卧姿态,增加不同的感觉和趣味性。

  3.注意孩子觉得不舒服或害怕时,应立刻中止。

  延伸活动:

  可以在前后摆动之际,引导孩子向固定目标投球或将东西投入指定的箱子内。

  (十一)空中飞行

  玩法:

  1.由父母两人,一人抓住孩子的脚,一人抓住孩子的手,将孩子的身体抬高后进行左右和上下的摇摇和晃动。

  2.孩子可以分别用仰卧或俯卧的姿势进行游戏。

  3.注意孩子肌肉紧张的情况,不宜勉强进行;如果孩子感到不适,应立刻停止。

  延伸活动:

  可以改成父母各握孩子的同侧手和脚,进行前后左右上下的摇动。摇动时可以配合音乐的节奏或一、二、三的口令来增加趣味性。

  (十二)直线运动

  玩法:

  1.在地上用胶布贴成一直线,让孩子双脚前后相接,先用左脚跟接右脚尖,右脚跟再接左脚尖交互前进。双手摊平,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2.也可以用脚尖着地前进。前进的路线可以直用转弯、斜角前进或圆弧形前进。

  延伸活动:

  作直线运动时,孩子手上可拿各种东西,例如捧住八分满的水杯,练习如何保持平衡。

  找相同

  目标:培养宝宝注意细节;在成人引导下找出有相同特点的物品。

  环境创设:玩具水果、各色积木、汽车、小球、放玩具的箱子或筐。

  过程:

  让宝宝仔细观察爸爸妈妈准备的玩具水果、各色积木、汽车、小球。然后,爸爸妈妈可引导宝宝自由拿出玩具、摆弄玩具。

  在摆弄中,爸爸妈妈可引导宝宝将有相同特点的物品找出来(如:哪些是红色的,哪些是有轮子的等)。活动结束时,爸爸妈妈请宝宝一起收放玩具,将玩具放回到原来的箱子或筐子中。

  建议:

  l.此活动的重点在于引导宝宝找出特点相同的物品,至于物品的名称,宝宝不必完全了解。

  2.可鼓励宝宝找找家中具有相同特点的物品。

  0~35个月小儿的游戏

  韩棣华

  辨食

  目的:

  通过品尝食物,发展味觉、触觉、温觉及判断能力。

  玩法:

  事先准备几种味道、硬度和温度不同的食物和饮料。准备时不让小儿看见,然后对小儿说:“今天请宝宝扮演盲人,尝一些好吃的东西。但要在尝好后说出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味道。”接着,就用手帕蒙住他的眼睛。

  游戏时品尝4种不同类型食品的味道。

  1.吃水果:分辨甜、酸味,给小儿吃生梨、橘子、香蕉、柠檬、苹果、葡萄、西瓜等(根据当时季节选择水果)。问小儿吃的是什么?是什么味道?

  2.吃饼干:分辨甜、咸味,给小儿左手拿甜饼干,右手拿咸饼干。吃后举手示意哪只手拿的是甜饼干,哪只手拿的是咸饼干。

  3.吃糖:分辨硬、软的触觉,可给小儿吃硬的水果糖及软的奶糖。要求小儿说出尝后的感觉,哪种硬,哪种软。

  4.喝饮料:分辨冷、热、温的感觉,给小儿分别尝冷开水(或冰水)、热汤、温开水,让小儿喝后分辨冷、热、温的感觉。

  游戏结束时,将手帕解开,让小儿看看尝过的食品、饮料,并要求再说一次是何物?何味?

  提示:

  开始游戏时,只能尝2~3种食物,以后逐渐增多。

  小蝌蚪游水

  目的:

  认识磁铁是对铁制品有吸引力的东西,能使之移动。发展小儿的好奇心及观察和思维能力。

  玩法:

  游戏前,先给小儿一块磁铁和一盘铁制品,一盘非铁制品。让小儿拿着磁铁去吸铁制品,如钥匙、曲别针、螺丝、铁钉等物,再用磁铁去吸非铁制品盘内的东西,如橡皮、铅笔、纸张、积木等。从反复操作中,小儿发现了事物的新属性,知道什么东西能吸起来,什么吸不起来。当小儿感到新奇而有趣时,妈妈再教小儿玩“小蝌蚪游水”的游戏。

  游戏前,用一个椭圆形黑木珠,将一端的珠孔内塞入黑绒线,作为小蝌蚪的尾巴,在木珠底面揿上一粒图钉。游戏时,将有图钉的底面放在塑料垫板上,把一块磁铁放在垫板下面移动。塑料垫板上的木珠底部的图钉遇到磁铁的吸引力而随之移动,就如同小蝌蚪在水中游水一样。

  妈妈先示范给小儿看,然后握着小儿拿磁铁的手,教小儿在垫板下移动。等到小儿掌握了玩法后,再让小儿自己玩。

  提示:

  在塑料垫板上画几条波纹,像水一样,以显示小蝌蚪在水中游。

作者:    来源: 大河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