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体育课上成“达标课”,老师必须处理好体育学习评价与体质健康标准间的关系。昨天,2007青少年体质健康上海论坛最后一轮主题报告中,专家们探讨了体育课程改革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等问题。
“达标课”会让孩子厌学
近年来,本市已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突出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体育课程总课时增加,同时,从2008年起,初中毕业升学时,体育考试成绩将按一定比例计入中考成绩总分,而高中毕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也正在推进当中。
“然而,一些家长和老师在对体育考试成绩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季浏在报告中指出,建立体育学习评价机制是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老师首先应当处理好体育学习评价与体质健康标准间的关系。
季教授说,一旦老师把体育课上成了“达标课”,势必导致学生厌学。体育课程学习还应做到让大多数学生离开课堂和学校后也能保持对体育的兴趣。
师生一同锻炼更有效
根据上海市小学体育学科装备标准,对47所小学的调查表明,场地面积的达标率只有63.83%%;班均体育活动场地为187.84平方米,只相当于0.37个篮球场,但是,螺蛳壳里也能做道场。近日,记者在向明初级中学举行的一场课外活动展示中看到,滚车轮、跳竹竿等游戏都成了学生们喜欢的活动。同时,老师们也都加入其中。很多学生向记者表示,和老师一起玩,师生之间比平时也更容易沟通、更亲切了。
“老师只有和学生一起玩,才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而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能让学生真正想学、愿学、乐学。”季教授强调,教师绝不能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评定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标准,不管是教学内容选择,还是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他们自觉、积极地坚持体育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