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城市免费义务教育 民办学校何去何从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1-19 09:38:09

  如何让三类民办学校各归其位,各谋出路,与政府下一步的政策取向、价值取向与打破教育垄断的决心有关,政府是否明晰这三类学校在未来发展中的定位,成为民办学校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近日,教育部已经将“城市免费义务教育”提上议程。如此大利民生的举措,当然受大家欢迎,然而在现存教育体制之中,如何贯彻落实,仍不太明朗,而民办学校在此次政策中何去何从,引人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虽然规定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等,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类民办学校往往成了“假民办”。这种产权不明晰的假民办与真民办之间的市场博弈,本身的地位与资源支撑是不相同的。真民办是真正在市场与行政指挥棒之下谋生存,而假民办,则借着行政优势一路高歌。如此局面,迟早要将真民办学校挤垮。

  民办学校分三类,一类是名校办民校,一类是所谓的贵族高档学校,一类是外来工子弟学校。从目前的市场份额来看,此三类学校的分布呈金字塔形发展,惟剩下名校办民校性质的学校尚有水涨船高的趋势,另两类学校承受着无形压力。但终归而言,免费义务教育惠及城市居民之后,九年义务教育将成为新的民生热点。明年城市也将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留在大家脑海的依然是:民办学校未来怎么办?

  到底民办学校何去何从?大家都在观望。尽管今年9月,广州市外来工子弟学校招生首遇寒流,已经突显了众多政策问题,但随着城市与农村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后,两者夹力是否会将外来工子弟学校推向历史呢?大家都在观望着政府是否将有更大的实力,来收编还是继续扶持这些外来工子弟学校。从整个现有的城市教育资源来讲,将全部学校包括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统统纳入免费义务教育范畴,最有效的做法是推行教育券形式。毕竟无论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都应隶属于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政府应该以更远大的眼光,而非再投入纳税人的钱去建造新的学校以接收外来工子女就学,而是应以最简便的方法统筹整个教育资源,以钱随人走的方式间接资助外来工子弟学校。

  而优质的高档贵族学校的生存,依然要支持,尽管此类学校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于师资流动大,但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之中,它们将充当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对此类学校的扶持,更多地应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培训师资、信息交流、共同切磋、教师一视同仁等。相信经过十几年的厚积薄发,此类学校一旦与政策支持相契合,将会体现出更自主、更有实验性的教育理想,并为优质教育的发展提供契机。

  而像名校办民校的学校,由于本身产权不清,屡受非议,实质上是一批带着民校面具而实属真公办学校。此类学校自开办之初,便有着野火燎原之势。但由于牵扯到利用公共资源与收取择校费之嫌,使整个教育体制存在利益壁垒,难以公平提供上学机会。在利益诱导之下,让这些学校放弃眼前的利益,全部“就地免费”,不仅给整个政府出了难题,择校费这个城市免费义务教育的难题,又该如何解决?最大的可能性是让其“转身”全部私有化,当年国有企业改革也曾采纳此举。但推进名校办民校私有化的过程,需要公开化,让其真正成为民办学校之后,才能使教育体制非垄断生存发展下来,从而让中国教育发展走上一条健康之路。

  如何让此三类民办学校各归其位,各谋出路,与政府下一步的政策取向、价值取向与打破教育垄断的决心有关,政府是否明晰这三类学校在未来发展中的定位,成为民办学校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作者: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