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禁师生恋,鲁迅沈从文不是好人?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1-19 09:37:31

  近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要求辅导员签《学生管理教育承诺书》,其中一条“不以任何理由与学生谈恋爱或超出正常的师生关系”,引发各方热议。截至11月3日,该校全体班级导师共97人完成了自律签字。(《长江商报》11月16日)

  “师生恋”是个老话题了,因其敏感而备受关注,是好是坏却说不清楚。夸张点说,人类迄今弄不清爱情的生物化学作用机制,无法将“师生恋”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测一番,更得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所以,“师生恋”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指望一纸承诺书来栓住痴男旷女的“爱”,恐怕难!

  近代中国文化名人中,就有两对著名的“师生恋”:鲁迅和许广平、沈从文和张兆和。这两对本来已经成为文人的“佳话”,可按照武汉科技大学的标准,鲁迅和沈从文岂不都成了坏人?

  杨振宁和翁帆的结合近来也引起不小轰动,虽然不是经典意义的“师生恋”,但起码也算打了“擦边球”。既然有名人的示范效应在前,谁还能把“师生恋”一棍子打趴下?爱情这东西来了,想挡住还真不容易!笔者身边也颇有几对“修成正果”的“师生恋”,小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跟寻常小夫妻看不出来有什么两样。

  当然,反对“师生恋”也有道理。师生之间的年龄、生理、社会经验等差距,都有可能埋下今后的种种矛盾,“师生恋”具有较高的机会成本,双方都未必玩得起。从外部效应看,老师跟学生谈起了恋爱,起码会影响客观公正的立场,有损害其他学生利益。如此种种,一些人视“师生恋”为洪水猛兽,其出发点多半是好的。

  拦又拦不住,不拦又怕出问题,如何对待“师生恋”,果真就成了难题。其实,破解“师生恋”的两难困境,可谓“功夫在诗外”。一方面,不提倡不反对“师生恋”,但维护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保护正常合理的“师生恋”;另一方面,设立有关“师生恋”的职业道德底线,比如:建立回避制度,隔绝“师生恋”双方的直接利益关系;严惩婚外恋、以恋爱之名玩弄对方等失德行为。

  说到底,“师生恋”作为一种“类型爱情”,与“黄昏恋”、“姐弟恋”等比较,同样是剪不断、理还乱,外人横加干涉怕只会越帮越忙。因而,单指望一纸承诺书根本靠不住,恰如婚姻不可系于一纸结婚证。牢牢把握好道德底线,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才是最为长远的解决办法。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