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不少农村孩子上学路途遥远的问题一直存在。这个话题预告刊出后,大家纷纷来信给我们讲述自己的漫漫上学路。通过这些来信,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坚定向上的身影,他们为了求学所付出的努力令人动容。在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携起手来,为这些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求学环境,让他们的上学路不再那么艰辛。
学生论坛
我的艰难上学路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村庄,从小学二年级就出村就读。虽说家住平原,但路途遥远,尤其是赶上下雨下雪,漫漫的上学路更让我怵得不想出门。
深秋的一个夜晚,雨已经淅淅沥沥下了很久。下晚自习后,我骑着自行车走在公路上。眼看前面有一处转弯,我猛摁车铃,想给对面过来的人提个醒。可没想到的是,对面开来的竟是一辆汽车。我急忙躲闪,还是被汽车的后斗刮了个仰面朝天。我从地上爬起来,身上疼得厉害,但好在无大碍。我咬紧牙关,扶起地上的车子。这时,身上的衣服全湿透了,我又冷又怕,有个树洞都愿意钻进去。可路才走了一半,太晚回家父母会担心的。没办法,我只好强忍着疼痛,骑上车子歪歪斜斜地向前赶。到了土路上,路面上一片泥水。车子根本不能骑,我就推着走。推一会儿,车轮上就沾满了泥,推不动了。我就把车子支起来,用手一点点把泥抠掉,然后再推。就这样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最后抠得我手指都破了。我心一横,干脆把车子扛起来,来了个“车骑人”,往家走去。一路上,深一脚,浅一脚,不知跌了多少跟头,脸被车子撞青了好几块,七里多路,整整走了2小时。回到家时,我早已成了一个小“泥人”……
今年我已经上初三了,漫漫上学路还要继续走下去,为我加油吧!
山东省邹平县李恒功
快乐的大脚
我出生在农村,家里很穷,上初中以前从没有穿过新鞋,都是捡别人家孩子穿过不要的。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母亲为我买了运动鞋———一双家里最贵的鞋。
学校在离我们家八里远的县城,家里没有自行车,父母让我住校,为了省钱,我选择了走读。我并不在乎每天要往返这么远的路,但特别心疼那双新鞋,因为这是我惟一的一双新鞋了。新鞋穿上去很舒服,很漂亮。可不到一个星期,鞋底的花纹就磨得模糊不清了,我心疼极了。一次,我边走边想,越想越心疼,后来干脆就脱下来拿着,光着脚走路。以后天天如此。一开始脚板很疼,打了泡,出了血。后来脚上渐渐地长了一层厚厚的茧子,走起路来竟不疼了……于是,这双鞋子只在学校和家里穿在我的脚上。后来,母亲不知怎么知道了,哭着说以后不让我再脱鞋了,我表面答应,实际上依然我行我素。就这样,这双鞋穿了三年看上去还挺新的。鞋是省了,脚却比别的孩子大多了。
记不清我的大脚究竟走了多少里路,但只要看到这双大脚,我就会倍加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以后,我还要用这双大脚走出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路,每一步都踏实、稳健……
河南省胡洪春
漫漫上学路,累并快乐着
我在离家十几里远的一所乡村中学上初中。每天上学放学,路上要花两个多小时,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刚上初中时,父母特别担心我:“孩子,这么远的路,你能走得下来吗?”我拍着胸脯说:“没问题!”
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石子路,要绕几道弯。另一条,则是我们更喜欢走的乡间小路,松软的泥土路面被踩得发白,一直通向学校。放学时,偶尔有几个学生想走大路,大家便说:“来吧,走小路,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走大路,那可是三角形的两边哪。”“那如果遇到池塘怎么办?”“游过去。”“遇到鬼怎么办?”“打跑它。”于是大家便哈哈大笑着踏上回家的小路。
小路吸引我们的不仅是节省时间,更是一路的风景和欢笑。春天,一路上满眼的油菜花,花香在空中弥漫,蜜蜂在四周飞舞,让人不由得忘记了学习的疲倦。夏天,稻花抽穗,青蛙欢鸣,有时爬到村边人家屋后的桑树上,让紫红的桑葚果弄得满嘴通红,然后一路欢笑跑回家去。秋天,调皮的同学扒开农家的芋头垄或是拽出几簇花生苗,我们就吃着、笑着,看有人追时,便一哄而散,只听得后面喊到:“慢点,可别栽倒了,吃就吃吧,别糟蹋了!”冬天,放学了,燃起路边的一堆野草取暖,通红的火焰映照着红扑扑的脸蛋,大家一路欢歌。这漫漫的上学路也是我们学习的天堂。上学路上拿出书本,一边走,一边背诵,一个个单词、一首首古诗,在清晨的柔风中被铭记到脑海,学校到了,书也会背了。
十几岁的孩子,一天三十几里的乡村小路,累是肯定的。但这痛苦中那份童真的快乐,却是难忘的。
安徽省淮南八公山区丁金华和自行车相伴的初中生活
我是在校大学生,十多年的求学生涯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初中生活。
我的老家在安徽蒙城农村。虽然我们那里不是山区,但由于教育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学校只有几排瓦房。只有在冬天最冷的那段时间,学校才给安排住宿。平时,每天我们都是骑自行车穿梭在学校和家之间。
学校离家大概有七里路,但由于那时全部是土路,一个来回快的话也要一个小时。那时候有早读、上午课、下午课和晚自习。因为要回家吃饭,我们每天都要跑四个来回,课余时间全花在了路上。由于是土路,晴天上学还算顺利,遇上下雨,苦不堪言,加上那时候年龄比较小,自行车塞满了泥,骑不了,也推不动,经常急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我记得早读的时间是六点三十分,为了不迟到,我基本上每天五点多就起床骑自行车去学校。记得有一次,我实在太困了,居然骑着自行车睡着了,一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水沟里,幸好沟不是很深,里面也没有水,我没有受伤,只是手上和脸上被杂草划了几个口子。这件事我一直印象深刻。
初中毕业后,我考到县城的高中,住进了学校,才不用天天和自行车打交道。现在回头想想那时的生活,和那些山里的孩子每次步行十多里路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既磨炼了意志,又锻炼了身体,但来回奔波确实也耽误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现在放假回家,看到以前的初中变化很大,教学楼、图书馆、宿舍、食堂、操场一应俱全,路也刚刚修成了柏油路。看到这些,我从心里为学弟学妹们感到高兴,希望他们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条件,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佚名
那年冬天的回家路
上初中时,学校离家有十几里,全是沿着山崖凿出来的石子路。平日里有些三轮车来来往往送人,但一到雨雪天,为了学生的安全,学校就会要求学生们必须步行回家。
刚入冬的第一个周末,山里下起了鹅毛大雪,我们被要求步行回家。
因为是第一次从学校步行回家,没有经验的我拎着带菜的缸子和一些杂物就兴奋地跟高年级同学一起上路了。起先,我还觉得蛮开心的,这么多人一起走路多有气势,颇有些红军长征的味道呢!唱歌、追逐、打闹,边玩边走,时不时还从路边的山崖上扯一段“冰溜子”舔舔,觉得特好玩。可雪越来越大,一手打伞一手拿东西的我被大风吹得都快站不住了。这时已经接近中午了,没吃早饭的我想坐在地上歇歇脚,吃点东西,却被告知越歇越走不动,一口气走回去才行。他们拖着我又走了好长一段路,眼看着离家越来越近,他们也实在没劲了,只好把我放在路边一个背风的小土坡后面,嘱咐我走得动歇会就走,走不动的话等他们回家通知大人来接我。看着他们越来越远的背影,孤独、寂寞、害怕、难过一下子涌了上来,我坐在地上号啕大哭……
先赶回去的伙伴及时通知了爸妈,妈妈骑着自行车在路边找到了我,把我带了回去。后来,我渐渐习惯了步行回家的方式,每次都能和伙伴们一起走着回到家了。如今,“村村通”工程让家乡的道路变得好走多了,现在我放假回家也可以坐车到家门口了。
安徽省合肥市王钰
苦涩的回忆
我家在农村,自从初中考进县里的中学后,我便开始了6年的早出晚归生活,现在回想起来,心里面还是觉得很苦涩。
当时学校有宿舍,为了节省100多块钱的住宿费,我没住。我每天早上五点就得起床,简单地洗漱之后,便骑上车子往学校赶。从家里到学校要一个小时的路程,若是碰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就得步行去学校,这样我就得早上四点钟起床上学。冬天早上四五点钟天还是黑的,一个人走在路上害怕,我便唱歌给自己壮胆;晚上八点半下晚自习就得往家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个人影都没有。
那时候支持自己走下去的信念就是上大学,老师总是告诉我们上了大学就好了。就是这个信念支持着我度过了中学6年。如今,我上大学了,但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心里面很苦。真心希望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不要让他们再吃这么多的苦了。
佚名
过来人语
难忘背米砍柴上学的日子
重庆市綦江县夏昌铭
我老家在湖南怀化一个偏僻的山村。我的读书经历中,除了小学四年级之前在村办小学外,其余时间,离家近则10公里,远则数百公里,尝尽了农村孩子读书的艰辛。
从小学五年级一直到高中毕业,我过的都是住宿生活。小学没有寝室,住宿的学生晚上就在教室把课桌拼在一起当“床”。由于课桌高低不一,睡在上面常常感觉全身都痛。学校有简易的食堂,在我的记忆中,小学和初中的食堂一般只管煮饭,很少卖炒菜,因为农村学生都是从自己家带菜,计划着吃一个星期。冬天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夏天就麻烦了,即使家里带来的菜都是不容易馊的黄豆和腌菜,一个星期下来,也没有不变味的。大家要么掩着鼻子将就吃,要么就光吃饭,不吃菜。同学们在食堂打的饭,也是从自己家里背来的米做的,一次背10公斤,够吃两个星期,一个月就得背两回。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背米的学生。学校食堂用的是木柴,也全部是学生们自己从山上砍来的,学校为我们设立了劳动课,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砍柴,如果没有足够的柴,同学们恐怕就要挨饿了。
说到挨饿,我在初二升初三的时候有过很深刻的感受。那时我们暑假要补课,由于放假期间学校食堂关门了,学校周围也没有可以吃饭的地方,我只好每天早出晚归,往返20公里到学校补课。有一天下午最后一节课,老师拖堂拖了很久。放学后,我走到离家还有一半路程的时候天就完全黑了,没有办法,我就在路边一个破草棚里蜷着睡了一夜。第二天天不亮又赶往学校上课,这样又空着肚子撑了一整天,等到回家的时候,我已经饿得头昏眼花,几乎要瘫倒了。
回忆起过去艰辛的求学经历,我感觉人生中再也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我。
路漫漫,挡不住求学的渴望
吉林省集安市崔贵洋
我现在虽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但仍难以忘记在读小学、初中时留在路上的艰辛与快乐。
读小学时,家里距学校有2公里,虽然不算远,但也要走上半个多小时。最难的就是赶上阴雨天和冬季大雪天,不仅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路上,而且还要忍受天气的折磨。由于路途较远,中午要自己带饭在学校吃。春、夏、秋季还好说,饭菜可以凉着吃,但到了冬季就不行了。同学们就在临近中午时,将大大小小的饭盒放到班级的炉子上加热,中午吃饭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边说笑边吃饭,也很开心。
初中离家就更远了,有5公里路,不过相对于小学时候,我多了交通工具———自行车。“有车一族”最怕的当属下雪天,道路变得很滑,一路上常常摔跟头。每当遇上这样的天气,我都要早点从家里出发,不然就会迟到。在路上,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碰到,形成“车队”,一起前进,说说笑笑,倒也能忘记路途的遥远和骑车的疲劳。
现在我们村的小学与镇小学合并了,小学生们都有专车接送,初中生们也都住在学校,不用忍受冬季雪天所带来的寒冷了。希望全国所有的孩子们都不再受我们曾经受过的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