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现代科举的冷门热门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1-07 14:02:49

  说高考是当代科举并不恰当,因为高考不能保证学子走上仕途,何况今天,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我倒觉得把公务员招录比作当代科举更为恰当。

  旧科举多种多样。进士科是高级的,明经科是低级的,所以有“四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中试后的待遇前途不可比拟。公务员招录也有高低之分,由此也就产生了冷门热门的区别。

  按理说,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有分工不同,何来高级低级呢?但事实告诉我们,不仅有区别,而且区别还很大。

  记者调查发现,在报考十分踊跃的公务员考试中,41个气象局相关职位无人报考。专家分析,出现冷热不均的原因,除了报考者扎推城市不愿到边远山区以外,“当技术员容易当官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难看出,一要条件优越,二要仕途有望,这可谓相当普遍的心理。

  考生的心理是复杂的,既要报考待遇前途看好的职位,又要尽量避免激烈竞争,所以并不是最好的职位就会成为热门,最差的职位一定受冷落。但大家都这么想,还是不免扎堆撞车,于是在出现3592人争抢1个岗位的同时,也出现65个职位无人报考的冷场。

  古语云:“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千里举官,为了吃穿”。这些虽是封建社会里的落后思想,但其遗毒仍在不同程度影响着现代人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在官本位观念依旧顽固的今天,简单化地指责报考公务员的趋利动机,能起到实质性作用是有限的,对此不可估计过高。

  科举在历史上是被认为进步的,因为它扩大了统治基础;公务员公开招录也是进步的,因为它扩大了民主政治基础。所以,抛开报考冷门热门的问题,更要思考公务员录用后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从制度保障的角度确保公务员的行为时刻履行法定职责,践行为民理念。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