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国考热"的后面是什么?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1-05 13:52:34

  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杨丽丽从今年5月份就开始准备2008年的公务员考试。像她这样致力于考公务员的应届毕业生大有人在。杨丽丽说,班上18个同学有17个准备考公务员。

  公务员报考人数一年高过一年,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早已有目共睹。说公务员热已不是一般意义的热而,是暴热、酷热,怕也不是夸张——动辄1比数百甚至1比数千的录取率,使得公务员考试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考”。

  实际上,“国考热”热成这样,已很难说是正常、健康的现象。当然不能否认一些青年人渴望成为公务员,乃是有志于在行政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但同样也不能否认,千军万马奔“官场”,既有“官本位”的牵引,也与社会其他职业的发展空间窄化,有着因果的关系。

  在一个充满活力和机会的社会,人们的成功标准,个人的职业取向,都会是多元化的,而“官本位”则往往是被淡化的。十多年前的一个青年就业调查显示,有超过30%的被访者表示希望“自主创业”,然而今天又还有多少年轻人愿意“自主创业”?当大学毕业生发现除了走仕途,其它领域能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不是广阔了而是萎缩了,当然只能涌向招录公务员的考场了。

  今年早些时候,新华社曾有报道:由于许多美国高级政府官员将达到退休年龄,加上有才能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选择到政府部门工作,美国联邦政府在未来几年将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或许我们不能简单地拿美国年轻人不愿到政府工作,作为尺度评价我国年轻人热衷于报考公务员的孰是孰非,然而作为比照,仍能发人深思。

  “国考热”具有多重涵义,它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观测和评估社会现状的座标。无论是创新精神、创业憧憬的消退还是“官本位”的根深蒂固,从本质的层面考量其实都是社会现实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国考热”既是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失衡的一个警示,更是对加快改善市场环境,优化创业氛围,创造更大的社会空间,鼓励和容纳创新人才,促进成才道路和成功标准多元化的深沉呼唤。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