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这方水土让他魂系梦牵,或许是他的职业让他毅然选择,更是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直叫他——
把 心 奉 上
马国志,是集贤县畜牧总站的技术员。名不见经传,却在农民心中有份量,叫得响。
他生在农家,长在农家,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28年前,马国志从省双城农校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回乡(五九七农场)当兽医。从此,他与农民相濡以沫把自己的根系深深地扎在农民中,把自己的一颗心奉上。
从那时起,马国志就开始了与畜禽打交道。进牛棚、入马厩、跳羊舍、爬猪圈,这一干就是15年。
1994年,马国志被调到集贤县畜牧局工作,负责全县畜牧技术人员、养殖大户、专业户的技术培训、指导以及养殖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科技是根、文化是本。要想让农民彻底脱贫致富,不能只给鱼、而应授“渔”,必须用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改变原始的饲养状态。进行农技推广,
“先富脑袋、再鼓口袋”,老马下定了决心。
要想给别人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老马给自己先充了电。到各地学习、考察、交流,购书籍、买资料、搞实验、反复调研、反复论证。先后撰写了《北方科学养猪实用技术200问》,在许多科研杂志发表,《家种3垧地玉米,养5头母猪,喂100头肥猪,年收入8万元,纯利4万元》被省政府采用,为农民提供了一部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红红火火的农技推广,呈燎原之势,在集贤大地铺开了。
老马开始在科技饲养培训班上授课,在电视台进行科技讲座,一波接一波,一茬接一茬。
起初,农民对科技根本不认账,一上课,鞋底抹油“溜了”。乡干部直往课堂上拽。为科技播洒,老马历尽千辛万苦,为农民增收,老马苦口婆心。
课堂上讲,炕头上唠,牲畜圈里指导,手把手,面对面,心贴心。马国志把行李搬到村里,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待回家时,已蓬头垢面,憔悴不堪。
前几年,集贤县食品公司在兴安乡建了千头猪养殖基地,老马给饲养员进行上岗培训,制定了操作规程、免疫程序,在老马的精心指导下,到年底盈利8万元。
2005年10月,集贤县一家规模很大的养鸭厂,鸭子大批瘫痪,并有部分死亡。老马及同事赶到现场,采取紧急措施,为病鸭注射大剂量青霉素,又用黄胺给鸭子拌料,鸭场消毒,最后得到控制,减少上万元损失。
老马还挺能琢磨,推广应用于北方养猪特点的塑料暖棚猪舍,这一新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北方寒冷地区一年只养一茬猪的饲养模式,实现了寒带养猪一年四季均衡生长。
全县出栏生猪达到了30余万头,年多出栏5万头,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老马像陀螺似地旋转。
接着,他又开始推广生猪直线育肥四项综合配套技术。这些技术深受养殖户欢迎,被广泛采纳。以全县每年生猪出栏50万头、每头增加30元计算,仅此农民就增收1500万元。
村民学会了科学饲养,咋喂食、咋防疫、咋接生、咋搭圈。尝到甜头的村民李长生喜滋滋地说:“过去养牲畜买到家,放在圈里,饿不着就得。病的病,死的死,赔个精光,如今,咱掌握科学饲养,咋能不赚钱呢!听说办班,俺村里人,脑袋削尖往里钻。”在农民心中,科技的力量无与伦比。科学的种子,收获了发展的果实。
一批批养殖专业户,一个个养殖小区,蓬勃兴起,加快了集贤县畜牧业发展步伐。
农民增收了、富裕了,这些来源于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这些东西成了农民走向市场的逢山路、遇水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万灵法宝”。
老马,心里那个美,这是他的所求、所盼啊!他仿佛到了生命开花的季节,那般葱茏,那般苍郁。
党员就像火种,既要用自己的光能照亮群众,又要用自己的热能温暖群众。
夜半三更电话时常响起,“老马我家闹鸡瘟了”,老马二话不说穿衣便去。寒冬腊月,不得闲,电话仍不断,“老马我家牛咋蔫了?”,阴雨绵绵的夏日,老马有求必应,“老马俺家羊咋不打栏呢?”老马起身便走。
从春到夏,从秋至冬,马国志马不停蹄。
祖祖辈辈是农民的他,深知一口猪、一头牛、一只羊,是农家御寒的衣,是孩子上学的学费,病人救命钱啊!
老马怀里揣着一团火,走到哪里便给哪里温暖。
2002年5月,县百货公司为下岗女工再就业建起了养鹅场,从外地购入了4500只鹅雏,局领导派老马去技术指导,他在29度高温下,连续作业4个多小时,免疫注射了4500只雏鹅,汗水湿透他的衣背,腿脚麻木,胸口闷热,一起身,便晕倒在地。
2003年正月初四,正当人们沉浸在节日氛围里,太平镇退休职工于波打来电话,他焦急地说:“马老弟,我家猪3天死了180多头,从佳木斯请来的高级兽医也没辙,可咋办呢?”老马摞下碗筷打车直奔太平镇,经病体剖检诊断后,老马为他制定了综合防治方案,病情得到了控制。为这养殖户减少了5万元的损失,他感激涕零,并给老马的口袋里塞进了红包,老马急了,这不是咱应该做的吗?其实,那天老马把车费都搭进去了。
老马成了农民心中的“香饽饽”、“主心骨”。
马国志是农民的儿子,他忘不了生他养他的黑土地,质朴的民风,凝固了他的敦厚,党的教诲让他懂得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生价值。
2006年11月初,老马下乡认识了一位70年代转业兵董俭,家境贫寒,两间茅草屋,老伴病逝,欠了一屁股债。借了钱,买了几十头猪,却因不懂技术,赔了个底朝上,心灰意冷。
老马劝他再贷些款,并自己掏腰包花800块钱给他买了两头优良种猪,并帮他建立了饲养、种养结合的饲养模式。通过老马的技术支持,如今的董俭可“斗”起来了。
2006年与福利镇王亚西结了技术扶贫对子,王亚西60来岁,儿子上大学,女儿待业,老两口体弱多病,日子紧巴巴的。老马帮他家买了5头猪,帮他搭了猪舍,三天两头往他家跑,扶贫扶智,并对他家生猪养殖技术全程服务。在他的帮助下,家境好转,曙光初现。
长年的奔波、劳累,老马积劳成疾,落下了严重的静脉曲张。单位领导、同事、亲友劝老马到省医院瞧病,老马正准备启程,当接到县里组织“科技下乡”活动,老马把票退了,第二天随着下乡队伍下乡为农民技术咨询服务去了。
老马无偿为农民传播技术,不计其数。老马帮助贫困农民,不胜枚举。
马国志用自己的光能照亮了群众。
马国志用自己的热能温暖着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