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张曼玉,错过又如何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1-02 08:44:30

  任何人只要看香港无线电视回放张曼玉1983年当选香港小姐亚军前后的历史片段,都会同意昔日和今日的她,完全是两个人。不单因为可爱的犬齿,象征玉女的瀑布长发和婴儿肥均随风而逝,更重要的是气质的360度转变。以往的邻家女孩,现在已是被崇拜的女人。

  我认识张,正好是在她人生的转折点。1992年春天,关锦鹏找我为一部日本投资的短片写剧本。当时叫我觉得这计划非接不可的,是在关告诉我有那两位女演员参与演出的一刻:一个是萧芳芳,一个是张曼玉。芳芳固然是我从小到大的偶像,至于张曼玉,陈友导演的《不脱袜的人》令我对她彻底改观,演喜剧时,她的纯使她足以媲美该片的原装女主角———《蒂梵尼早餐》里的奥黛丽·赫本。

  1992年曼玉的大事件,当然是荣登柏林影后。而在与芳芳拍摄名为《两个女人一个靓一个唔靓》的短片时,是在柏林影展前夕。电影三日两夜便关机,我准备踏上去柏林影展的路,她却因要到亚洲某地区拍外景而错过亲临欧洲三大影展之一感受凭《阮玲玉》上台领奖的兴奋和光荣。

  但命运之神待她真是不薄。在12年后,她终于站在戛纳影展的颁奖台上领取最佳女演员奖。让她得奖的电影名字似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在香港的译名叫《错过又如何》。所谓柏林之后,还是有戛纳。张曼玉多年来深得(女)观众的艳羡,主要是她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有点像她的声线:低调但又韵致无穷。真要找寻最整体性的形容,是从容。

  1997年张被柏林影展邀请当竞赛评审,我和她是第二次在柏林重逢。(第一次是1993年她随《阿飞正传》出席“新电影论坛”午夜场的观众见面会,稚气未除的她一身皮革把脚吊在离地的舞台上,以英语跟观众笑说:我要去著名的加西莫多酒吧听爵士乐。)

  曼玉当评审是十分投入和努力的。出乎很多戏迷的意外,她在柏林十天全是穿方便行走的“短打”,没有任何奢华的行装。那一阵我接触她比较多,是因为试图游说她演出我构思中的舞台剧《野兽与美女》。美女是她,野兽是黄伟文。那时候也在酝酿关锦鹏为她量身订造的一出新片,是某晚我与黄耀明、黄伟文等一大伙人在夜蒲时被我想出来的点子:《愈夜愈美丽》。当时我向关提议:“Maggie(张的英文名)演变性人会好看。”电影后来由甘国亮完成了剧本,但没有开拍。

  而曼玉又已进入另一个人生阶段:巴黎岁月。有一天,我打开《苹果日报》,赫然发现张曼玉在娱乐版里变成一株大树,伸出来的树干是六大男明星:木村拓哉、竹野内丰、张震、基洛·里维斯、反町隆史、梁朝伟等等。我给她发了一封电邮,说出所见所闻。她淡淡地回复我,说是要回港拍片,但详情知之甚少。《花样年华》让她风尘仆仆于港法之间,巧合的是,片中她那只鸟巢式的发髻,就是在我住所楼下一家60年代开设至今的发型屋弄的。

  趁着她在港,我邀请她在我的一部短片中客串一个不挂名的角色,台词任她自由发挥。她答应了。片名叫《爱的教育》。

  现在跟人谈起张曼玉,我都介绍他们看我写的一篇叫《玛吉词典:关于旅游、漂流与发现新大陆》的专访。那是我跟她“合写”的文章,就“旅游”这题目,我给她A到Z这26个字母作为出发点,她负责提供三个经验,像D:Departure Gate(s)登机闸,眼泪流得最多的地方;Z:z……z……z……鼻鼾的声音,旅行的好处,是想几时睡觉便几时睡觉。

  张曼玉是个在任何时候都有想法,都有意念的人。而且请勿看她旅行时崇尚Travel Light。其实她有无比毅力。1997年在柏林喝咖啡时她对我说:若要演舞台剧,我想自己写剧本,我要演个坏女孩,会在超级市场偷东西的……《错过又如何》不就是这个女孩成长为女人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名字,未尝不可以叫“张曼玉”。

作者: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