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动态 正文
32篇作品获第4届鲁迅文学奖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0-30 08:48:51
                                                      
                            迟子建
    东北网双鸭山10月30日电   25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在京揭晓,32位作家、诗人、理论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分享了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和外国文学翻译这七大奖项。颁奖典礼将于10月28日晚在绍兴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对记者表示,今年有相当比例的获奖作品,凸显了创作者对社会底层的关注。 

    ■获奖作品凸显对社会底层的关注 

    “鲁迅文学奖”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本届的32篇获奖作品均为2004年—2006年间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文学作品,是从1113件有效参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 

     作家田耳创作的中篇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和蒋韵的《心爱的树》、葛水平的《喊山》、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晓航的《师兄的透镜》同获“优秀中篇小说奖”。在《一个人张灯结彩》里,各色社会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在“老警察”的尽职尽责中一一展现。作家范小青的《城乡简史》、邵丽的《明惠的圣诞》,与另三篇作品一并获得了“优秀短篇小说奖”。《城乡简史》凸显了当代城乡变革中的人性复杂性,《明惠的圣诞》则叙述了乡村女孩在城市中间的故事,都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底层的关注。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陈建功说:“对社会底层的关注,可以只写纯粹的苦难,也不排除这样能引起人们的悲悯之心;但我更欣赏的,是写苦难中人的坚韧、人的希望、人的顽强与追求——这也许更能带给世界力量。” 

    ■翻译奖项依然有空额 

    此外,朱晓军的《天使在作战》等5部作品,获得“优秀报告文学奖”;田禾的《喊故乡》等5部作品,获得“优秀诗歌奖”;韩少功的《山南水北》等4部作品,获得“优秀散文杂文奖”;李敬泽的《见证一千零一夜——21世纪初的文学生活》等5部(篇)作品,获得“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 

    值得关注的是,上届“鲁迅文学奖”就有“文学翻译奖项有空额”之说,据本届翻译组评委会副主任陈喜儒透露,此次,五个获奖名额依然未能“额满”,仅有许金龙译大江健三郎著的《别了,我的书》、王东亮译米兰·昆德拉著的《笑忘录》、李之义译的五卷本《斯特林堡文集》三者摘取“优秀文学翻译奖”。 

    ■颁奖典礼上,“闰土”后人与周海婴会面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作协正式宣布,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将于10月28日在浙江绍兴举行,这是“鲁迅文学奖”继第二届之后,颁奖典礼二度回到鲁迅故乡。 

    据介绍,颁奖典礼以“鲁迅、文学、绍兴”为主题。届时,鲁迅故里“三味书屋”门前的小河将被装点成“星光航道”,获奖作家会乘坐具有绍兴特色的“乌篷船”,领回各自的奖项。颁奖典礼组委会还特意创作了一首赞扬鲁迅先生的主题歌,歌名为《把你的名字擦亮》。值得一提的是,颁奖典礼上还会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特邀”嘉宾。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闰土的原型章运水的儿子章贵,将在28日晚会面,共话对方“新的生活”。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