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0月19日电 据中新网援引《兰州晚报》报道,每日黄昏将至,已经73岁的张秀老人都会出现在小西湖附近的黄河边,将悠扬的琴声带给在河边散步的人们。听到的人们常会循声而至,当看到优美的琴声竟出自木匠用的宽锯条时,无不为老人高超的技艺所折服。
钢锯也能当乐器
昨日上午,闻听张秀老人有一手绝活后,记者找到了家住小西湖的张大爷,来到张大爷家的时候他热情地接待了记者。走进屋内,张大爷带记者来到他的卧室,里面除了简单的床铺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心爱的钢锯琴。张大爷告诉记者,这把锯琴陪他走过了50多年。在常人眼里看来就是一把锯子,但他却可以把这当乐器演奏。只见张大爷右手拉马尾弓,左手握锯子,随着弓的拉动,优美的旋律荡漾在小屋内,等张大爷一首“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歌拉完后,优美的音乐让记者彻底陶醉了。
已将琴艺传孙女
73岁的张大爷告诉记者,在中国会拉锯琴的人很少,全国只有56人。他拉琴的事情被北京锯琴协会知道后, 1996年5月他担任了中国音乐家协会锯琴学会理事。因为在兰州拉锯琴的只有他一人,他怕这种民间艺术失传,就在外孙女5岁的时候将手艺传授给了她。
中午12点左右,张大爷的外孙女放学回家了。看到记者后,她和爷爷一同合奏了几个曲子。张大爷说,60年前他遇到了一个把锯子当琴拉的卖艺男子,之后他就买了一把进口的锯琴,经过长时间摸索,最终可以完整地拉出一首曲子。从安徽搬到兰州以后的60年,这把锯琴就一直伴随着他。
锯琴伴他度晚年60年的感情让锯琴成了张大爷生活的一部分。张大爷认为,相比其他乐器,锯琴演奏要难得多,锯面的弧度不同,在同一个地方都能拉出十几个音节,手上用力稍有不当就会跑调。在拉锯琴时还要右手拉马尾弓,左手握锯面,右腿要根据音节的要求不停颤抖,左腿还要打节拍,难度很大。但是张大爷很有信心地说,晚年他将继续发扬光大这一民间艺术,还会收徒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