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奋斗》为什么这样红?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0-19 08:48:24

引领内地青春剧复兴 《奋斗》为什么这样红?

陆涛(佟大为饰)和夏琳(马伊琍饰)这对情侣的爱情模式引起了很大争议

 

 

引领内地青春剧复兴 《奋斗》为什么这样红?

让人又爱又恨的“活宝”情侣杨晓芸(李小璐饰)和向南(文章饰)

 

《亮剑》之后,国内电视剧经历了一段古井无波式的静寂期。很多人都认为,今年的电视剧圈已经注定不会掀起什么波澜了。但就在2007年临近结束的这段时间,青春励志剧《奋斗》却在电视剧行情一路走低的形式下,出乎意料地奏出了最强音!在《奋斗》带动下,一些以往并不引人瞩目的内地青春剧也开始重新被人们所认识。

 

一见钟情式走红

 

与很多经典剧目一炮而红的走红方式相比,由著名导演赵宝刚以及著名作家石康联手打造的《奋斗》在影视作品中实属异数。这部先后在上海、广州、杭州、南京、宁波等地播出过的作品,直到8月初在北京台开播,才一扫先前抑郁播出的情况,接着竟然大受欢迎。这中间的波折还真像极了剧中男女主角杜涛与夏琳式的一见钟情。于是就有人说,首都人民正好看见《奋斗》经过,就追了过去,于是擦出了爱的火花。

 

无论如何,《奋斗》的走红过程,让很多人意识到“金子也并非从一开始就会放光”这个道理。沿着《奋斗》的痕迹,《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等一大批同类型的老剧也重新开始得到了观众的注意,一时间内地版青春剧声名大噪。

 

红了男二号

 

细数目前三部最热门的内地版青春剧《奋斗》、《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和《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拥有一双清澈小眼睛、一副年轻人特有的无所谓气质的佟大为都是当仁不让的男一号,而佟大为本身俨然已经成为内地青春剧的代名词。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三部剧中,无论是陆涛、方言还是李然,基本上都采用了同一种路子的演绎方式。玩世不恭、多情种子、对哥们仗义这三个特点集中体现在三个人物身上的共性太过明显,某种程度上淡化了佟大为本人对角色把握的努力。因此,《奋斗》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成就了“向南”与“卓越”的扮演者文章;《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则让周蒙的扮演者江一燕大抢风头,而身为男一号的佟大为反而乾坤大挪移地成为了最佳男配角。

 

因饰演“向南”而大热的青年演员文章与导演赵宝刚近日在接受某网站在线访谈时就证实,就剧情来说,陆涛本来就不应该是最受观众喜欢的那一个。赵宝刚在分析各个角色时表示:“向南是必须要让观众喜欢的一个角色,因为他在里边是很花心的一个男孩儿,而且是跟三个女孩儿都有所交往,起码是心动。如果你不可爱,观众就会有反感心理。”而文章也坦言:“向南这个角色在全剧里头是最讨巧的一个角色,很容易让大家对这个人物产生一定的关注。”而对于在该剧播出之后备受争议的陆涛,扮演者佟大为只能无奈地表示:“人物就是这样设置的。”

 

走红因素大起底

 

 

关键词一:太像咱们的生活了

 

“闪婚”、因一见钟情而出轨、想堕胎就堕胎,甚至不惜垫支自己全部的家当去完成一个单纯的梦想等等,这些情节的设置,传递给观众的是一种极大的自由感,这种自由感甚至被一些观众调侃为是“主人公意识”,说白了就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这种行为意识恰恰是被社会现实压抑已久的现代人最为渴望获得的。

 

赵宝刚分析《奋斗》成功的理由时就承认了这一点,他说:“我认为《奋斗》现在得到大家关注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它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近,另外它掌握了时代的气息,或者讲比较准确地掌握了现代这些年轻人的心理,特别是这一代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心理状态,还有他们对待生活和情感的状态。”

 

关键词二:挥之不去的怀旧情绪

 

看到“怀旧情绪”这个关键词或许很多读者会问,《奋斗》不是一部很现代的青春剧吗?这与怀旧有什么关系?其实现代剧同样也可以玩怀旧。在《奋斗》中,怀旧场面可是煽情重头戏。看过该剧的人应该记得米莱为了克服失恋的痛苦,与杜涛一起回到从前恋爱时常去的各处地方“祭奠爱情”的那段情节。当米莱在酒吧里深情地唱起《左边》,相信有无数人为之动容落泪。

 

当然,将怀旧情绪发挥到极致的并非以现代戏为主的《奋斗》,《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在这一点上都胜过它,特别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从“文革”时期开始,历经改革开放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时段,在剧情的推进当中,观众能借着军装、露天电视、跳交际舞热、倒卖彩电等各个时代的特征来清晰地感觉到时间的推进。相对而言时间跨度较小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也在人物造型及道具上做出了相当精致的安排,如:老式爱立信手机、人物发型等等,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色。据说很多年轻人看过这两部剧之后都心生生不逢时的感叹,对那段时光充满了向往,更何况那些有经历的中老年人?

 

关键词三:更加真实的恋爱方式

 

以一次离经叛道的偷情开局,《奋斗》的编剧石康说他与导演赵宝刚曾经为此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夏琳和陆涛偷情这场戏,宝刚导演就说你上来就写两个坏人,一个电视剧你不能一上来就这样,别人是歌颂英雄,歌颂好人好事,你上来写两个坏人这个谁会同意?”但对比其他两部青春剧,如此感情用事的开始恰恰是为角色以后的理性爱情所做的铺垫。

 

《奋斗》中向南与杨晓芸从“闪婚”走向婚姻破裂直至最终在婚姻登记处做出抉择,石康借向南的口说出了两个字“责任”。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方言在游戏于众多情感纠葛之后,面对患上绝症的李白玲说出了“我们那时尽管年少无知,太容易把欲望当成爱,其实最爱你的那个人,只有在懂得责任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样感人肺腑的话。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更是借李然与周蒙的一见钟情,以及之后为了承担责任而不得不分开来传递了这一信息。李然的一句“我再也不是小爸爸了”被该剧的所有粉丝奉为经典(周蒙曾经戏称李然为“小爸爸”,而最后和他在一起并为他生孩子的并非周蒙)不难看出,编剧和导演都希望年轻的观众意识到,人必须得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买单,代价很昂贵,也许就是幸福。

 

关键词四:把人乐晕了的台词

 

在某著名搜索引擎上输入“《奋斗》台词”一看,相关的内容已经达到6万余篇,观众对于该剧台词的热度可见一斑。很多观众在看过该剧之后感叹“原来话还可以这样说”、“北京话原来这么有意思”,可见,编剧和导演在台词这一块是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其实除了很纯粹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因为风格的需要台词趋向朴实之外,《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的台词段子,比之《奋斗》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者:    来源: 金羊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